发现母亲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5-04-13 14:15:09 分类:心得体会

读后感的表达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独特视角与理解,读后感的独特视角会让人对书籍产生新的理解,吸引更多人加入阅读的行列,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发现母亲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7篇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1

周末的闲暇之余,读到了张晓风的《母亲的羽衣》疑问,本文写得非常优美,但却使我感到有些惭愧!

小时候的女儿曾经逼问着作者她是不是仙女变的,可作者几经犹豫后,还是否认了自己曾经是仙女。其实,如果我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也许我永远都无法体味到母亲曾经的辉煌!原来,每一个母亲都是由仙女变来的。是的,天下的母亲都是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每一位母亲在从前都是披着羽衣的公主,在父母的宠爱下,爷爷奶奶的摇篮中成长!而直到有一天,她们成为一名母亲时,便藏起了那件羽衣,换上了人间的粗布,的确,她好像不能飞翔了,她把那件羽衣藏在了内心深处……而我,却怎么也无法想象,每天都在为我而忙碌的母亲,曾经披有一件多么华丽的羽衣,好像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无时无刻不在为我和父亲忙碌,而在丰富的佳肴面前,她却永远不为之心动,总是把的,最有营养价值的东西留给我吃,她说吃了脑袋瓜会聪明,她会留给父亲吃,因为母亲说他在外面奔波太累了,要支撑起这个家……而她却从未想过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而母亲的饭碗里,永远只留着上顿的剩饭,有时候烧成粥,曾经不懂事的我经常天真地问母亲,剩饭好吃吗,可她却总是笑脸以对。呵,她在家里永远是个吃剩饭的角色,嘿,这点与作者倒有点共鸣呢!我想,或许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吧,可以为自己的孩子牺牲自己!

而我更无法想象,曾经那个披着让人羡慕的羽衣的公主,现在却可以为了孩子每天起早摸黑:一大早起来我还没睡醒就听到厨房传来炒蛋的声音,习惯告诉我,一定是母亲在为我准备早饭了,我躲在墙角仔细观察着母亲的一举一动,厨房的油烟很大,呛着母亲了,她时不时地咳嗽着,心里总有丝说不出的难过与深深的内疚……·无意间,看到了母亲的手背都裂开了皮,好像血随时都要流出来一样,哎,在这大冬天的清楚,又每天坚持着,手怎么不裂呢?想想真的是愧对于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有时候却觉得她为我付出的是应该的,也许是习惯了吧。在冬天下雨时给我送伞,就这样一直风里来,雨里去,最后由于感冒病倒了;有时放学回家晚了,即便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都能在家门口看到一战为我点亮的灯和一个憔悴又步履蹒跚的身影熟悉地徘徊着,那便是母亲……

看完这篇文章,对天下每一位母亲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我们,却为母亲做的少之甚少,真是无地自容!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多为母亲做一些事,多为母亲减去一些负担,帮助母亲重新找回那件羽衣吧!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2

最近电影《你好,李焕英》家喻户晓,讲述了女主贾晓玲(贾玲饰演)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的父母,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由此让我联想到刚刚看过一本书《发现母亲》,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来读,准父母、未来的父母,曾经的父母等等。书中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由此可见母亲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神圣。

夸美纽斯说:孩子从出生到六岁都应该由母亲来教育。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甚至决定了他的一切。俗话说:多一个教师,就少一个警察;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多一个合格的母亲,就少一个社会的败类。可见,母亲对于孩子来说的确太重要了,母亲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的确太重要了!

母亲的伟大之处时刻出现在我们身边,是很容易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好好珍惜。我们好像总是很忙,忙着工作,忙着梦想,忙着交友,忙着各种事,却唯独没有忙着关心父母。我们总想再等一等,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等到自己实现梦想、等到自己有足够时间。但却从未想过,自己在奋力奔跑时,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父母总会说:你们好好工作,不用管我,我们很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时候父母很需要我们的陪伴。然而无论什么时候母爱总是那么无私而且单纯,就像李焕英那句催泪的台词:“我希望我的女儿健健康康快乐的成长!”我想,所有的贾晓玲们终该明白:母亲的幸福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物质向往,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祝愿。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她就很幸福。哪怕她的孩子,只是一只平凡的丑小鸭。这就是母爱,无私无求,博大深沉的爱。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漫漫人生,如果说人是飘在天空中的一只风筝,那父母就是那根线;如果说人是浮在生命之海上的一叶扁舟,那父母就是那舵与桨。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陪伴出生到成长,因此我们要时刻珍惜还来得及的时光,感恩父母,珍惜母爱!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3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光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但号令人们关怀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进摇篮之人。在这本书中,我深入认识到了作为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当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教育方面的一些理论。比如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同知识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老师讲解水的知识时,孩子们接受到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认识快,理解快,记得牢,有的接受慢,理解浅,记得少,明显地表现出智力的差异。即使记住了,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不一样,文彦博运用它去树洞取球,司马光运用它去砸缸救人,曹冲运用它去称象的重量。对水的认识属于知识,而控制和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才是智力。

知识和智力虽是不同的范围,但相互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接洽:

控制知识是发展智力等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又能增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控制。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智力则是质的问题,知识是量的问题。学生的智力教育不在于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思考习惯。尽管获取知识也是一种成果,但绝非是目的。

如果把知识和智力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那就不只关注知识的积聚多少,更要关注学生在控制知识的同时是否发展了智力。举例来说,我在引导学生背诵精彩句段和古诗词时,往往我重视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古诗词。今天看来,如果记住了古诗词,不会运用,那等于储存了垃圾,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积聚和运用,这才是教育目的。为此,我在引导学生记忆和背诵古诗词时,应当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表达已积聚的古诗词,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已经背诵的古诗词来自己创作诗词。这样,就会使积聚和创作相结合,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程度。

当然,明了了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都要建立一种发展学生智力的理念。学习生字,教学目的不光是记住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认字、解字、记字;理解课文内容,不光是要会读,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去思考,接洽生活实际,读出问题,读出自己。

只要心中有“高度”,学生也就必定能达到这个“高度”!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4

?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心灵咖啡》是美国著名的教育顾问和作家维基·卡露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书中的一个个充满温情、智慧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探讨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内涵和教师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如何发掘学生的潜力,如何对待调皮学生,如何处理书本知识与人生道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学生、同事、上司和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等,并就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了真诚而有效的建议,从而从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入手倡导了一种真正卓有成效的教育理念。

?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心灵咖啡》尽管记述的是异国他乡的事,国情不同,文化背景有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有别,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无与伦比的高尚事业,全世界的教师们在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相似乃于相同的认识,会有种种类似的遭遇,会有不少的共同语言。

一个苹果里有多少颗种子,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可是,一颗种子可以结出多少个苹果?我们却无法预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去栽培和养育学生心中神奇的种子,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每一种潜能。

书中有一些很值得好好品味的语言,摘录一些与大家共享:

“因时施教,环境会帮你上好课。”

“把理解和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天才出现。”

“有些孩子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等待机遇,记住给他们时间,不要急于把那些本来可以自行调整的事情看做问题。”

“为学生代言是你的职责,你的沉默只会被视作默认。”

“每年都向学生家长们证明一下你的能耐,因为他们都乐于知道你可以担当起重托。”

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觉得这本书写出了许多教师的心里话,我们平时看似平凡的每天的工作,其实里面都有许多值得提炼的看法。但是,每天忙碌的身影,若能稍稍能停下来思考一下,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象这本书的作者一样,我想,我们的工作将会产生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的工作将不再是疲倦苦行,而是悦愉的人生旅行。

比如:赞美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学生赞美多一些,能让学生更健康成长;对自己赞美多一些,能让自己工作生活更快乐而有意义。?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么就要负责而完美地履行职责,其实全心全意地投入比起心不甘情不愿的付出更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并更有可能取得成绩。就如书中举的两个例子:艾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梦想成为老师,虽然教师的待遇不高,但因为她热爱这个工作,所以总感到自己浑身是劲,上课使她由衷地高兴,因此工作干得很出色。而总是爱皱眉头的罗斯基老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投诉,最终选择了提前退休,逃离了尴尬的处境。只有爱上教书育人这件事儿,教书育人才会成为我们真正的乐事。或许是因为学校里的一件小事,也或许是某个孩子、家长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的肯定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快乐,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快乐的环境中工作是一种享受。即便是你现在体会不到,但我相信这种快乐与享受会延续。

期望我们播下的那些“苹果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开花最后。这杯馨香的心灵咖啡,这份小小的礼物就像那些甜美的红苹果一样,咱喔娓述说:“谢谢你感动了我的生命。”

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苹果种子”才能得到最好的灌溉,才能结成最好的苹果,反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那我们的一节课40分钟留给学生的,仅仅是那充斥着教室的粉笔灰而已。

我希望我的那些“苹果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期待着那丰收的季节,而不是让我的教学生涯只留下粉笔灰。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5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字眼,是爱和无私的代名词,她包含着人类情感中最无尽的关爱、温馨、教导和付出。当我拜读了王东华的著作《发现母亲》之后,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发现母亲》是作者呕心沥血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全书从文化、社会、历史、教育等不同学科角度,深刻揭示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亲子教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母亲和孩子如同土地与树苗的关系,树苗的成长取决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正如德国伟大的教育学家福禄倍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作为母亲,不要以为只有在同孩子谈话、说教和命令他时,才是进行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母亲的习惯、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待人接物等,这些平常生活中很难注意到的细节都对孩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当前,教育始终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埋怨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太笨……,但是作为父母,我想问问,你对孩子又做了多少呢?难道孩子天生就是笨蛋吗?我们很多时候缺乏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将孩子锁在家里而无人看管,有的父母出外打工长期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还有的父母干脆给孩子弄个月托,一周或是一个月都难得见上孩子一面。等到孩子养成坏习惯或是学坏了,就体罚孩子,难道这仅仅是生活和社会压力造成的吗?更多的是父母放弃教育子女的权利。在我脑海里有这样的记忆:只要你听话,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给你买好吃的,带你出去玩。“听话”和“好好学习”成为衡量一个孩子优劣的标准,忽视了最起码的品德素养教育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许正是因为亲子教育的失败才导致中国一百多年来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吗?我想,作为一个母亲,工作和孩子教育孰轻孰重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无论如何都应该更多的偏向于孩子。即便两者不能兼顾,也应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把一个合格的孩子送进社会是比工作更重要的事,这也是一个母亲最成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家庭是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读完后再回味书中的这两句话,真是振聋发聩,也给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女人成为了母亲并不意味着使命的结束,而是使命的开始。从孕育生命到分娩生产,生下孩子只是使命的第一步,把孩子抚养长大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路很长很艰辛,教育的责任比生育更重大。当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国人生育观念的转变,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教育孩子成了一个家庭最大的难题。很多父母宁可花高价钱给孩子请最好的老师,上最好的学校,也不愿意亲自教育孩子,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其实只要父母稍微留心,就可以发觉、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只要言传身教早期改正,就会事半功倍。虽然后天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等老师发现问题了,通常都有点晚,再让孩子改正,就会事倍而功半,亲情教育缺失造成的影响有时候永远无法弥补。

读罢《发现母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庆幸在我即将成为母亲前读了它,希望每一位为人母或是准妈妈都能好好读读《发现母亲》这本书,只要你愿意从上网、逛街的闲暇时间中挤出一点点时间,从书中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最后,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位好母亲。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6

在台湾作家张晓风笔下,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仙女变的。她们的前生都是天神偏爱的小女儿,都拥有一件美丽的羽衣。而这件羽衣就是少女时代美丽无忧的记忆和梦幻。这不仅使我想起乡间一句粗陋的俗话﹕做一天姑娘,当一天官;做一日媳妇,为一天奴。这俗话多少有些悲凉和偏执,却道出了一个少女为人妻为人母以后与闺中生活的天壤之别。那没有烦心和挂牵,几近四季如春的心情,是每一个女子仅作回忆的天堂的时光。

与闺中女友只以电话联系,今年秋天突然产生重温闺中往事的念头。因为思念浓荫如盖的槐林中月下的促膝交谈。那时总觉得我们所谈的话题关乎人生理想,爱情婚姻。我们互相出主意想策略,我们那单纯天真的计划总是被现实善意的打碎。但我们仍然一如既往煞有介事的讨论和研究,最终我们仍是以近乎悲壮心情跳入婚姻的窠穴。几十年后的秋天我绞尽脑汁为这次约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但是,世界之大,我却不知,何种氛围能安放两个已近中年的女人的追思和回忆。美丽单纯的过去已成梦幻,我们必须身不由己以繁复的妻子母亲的身份和心境面对物是人非的一切。

终于决定在城郊的一个游人稀少的小公园相聚。但是见不如不见。不时断章的话头是那么难续上。像一条旱天断流的小河尴尬又无奈。是的,一切都成定局,再想返回闺中的时光,确如仙女那件封存的飞天的羽衣,找不到隐藏的地点,或许隐藏点就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是我们自己给这段美丽的回忆加了一把永不开启的大锁,决然斩断了自己的后路。因为我们已是另一个世界不可缺少的主角,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关乎许多人的命运。我们无师自通做一个普通人的道理,深谙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这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必经之路。

翻晒旧衣物书籍时,那件早已过时仍舍不得扔掉的红衬衫让女儿神往﹔那条只一尺九腰围的乳白色筒裤让女儿惊讶:妈,你的腰也这么细过啊!而那一摞散发着陈年气息的日记本又让女儿无限感叹﹕妈,这些真好,你留存了这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记忆啊!

我在心里问自己﹕这就是好吗?还是那逝去的时光多么好!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篇7

前段时间,读高万祥老师的教育随笔《我的教育苦旅》,得知这本书《发现母亲》;我看了高万祥老师推荐后,那时恨不得马上去图书馆借来。

当我在图书馆,静静的阅读,我的心灵被震撼,被作者那种有先见之明所折服。刚开始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以为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母亲的书,我身边的许多同学见我看这么厚一本书(差不多600页)很惊讶。这么早就开始关注母亲的事:如何做母亲,如何教育小孩。

可是当我看完整本书,我发现其实我们当初的想法都错了,作者在全书中几乎没有论述过如何作何做母亲,告诉你做母亲的细节,而是提倡一种理念:让我们关注母亲,关注母亲教育,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及我们国家母亲教育的落后,我们如何转变这种观念等等。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国家的许多职业都要经过学习、培训,要考试:会计专业、计算机、电工、钳工等等,特别是现在提倡专业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经过大学期间认真学习。而我们母亲呢,很多人都是凭经验,没有学习过,接受系统的母亲教育。很多人都是“无证上岗”。做了母亲之后都不知道如何做母亲,即使是我们许多做老师的,都如此。都停留在感性阶段,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栽花的人需要懂得的栽花方法,花才能养好;养蜜蜂的人先要懂养蜜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养蚕,养猪,养羊都如此,而我们养、教育孩子的母亲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对教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没有准备,事后又很少人去研究……真是个奇怪的事”。

在这我想起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说过“我们国家的师范教育也一样的很不着边际,它只教人如何做人家的儿女的老师,没人教如何母亲,做自己儿女的老师”。我还想补充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那就是:“我们的师范学生总是被谆谆告之要献身教育培养人类,可是却没有个人教授他们:教育学生应该先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始”当我读到两句话,我觉得他们说的偏激,当静心想时,的确如此,不但这样,即使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也是很多不合理的,很落后;我们在大学里要学习许多课程:有专业课;有公共课:马哲等等;和公共师范生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评价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还有大学英语或者还有其它。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师范生教育的课程有多少,占我们的大学四年学习课程比例有多大?当我静心想时,发现二十分之一的比例都没有。

我们师范生在将来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教书就是教我们的专业知识或者还有其它,育人要我们懂地教育学生,在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在大学的课程里还算挺多的,但是在教育类课程少的得可怜;而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教好我们将来的专业课,还有懂得育人,育人需要我们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也许有人说,这些我们不是学过吗?是的,我们学习过,但是我想对于我来说,我都很客气还给老师了,其他同学我不知道如何?你们还精通吗?这段时间我在看《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现代心童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深感到我们师范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性、不科学,在这我也许是真的无病呻吟了,但我想引用前段时间看的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前方是什么》的一句话“是杞人忧天?是无事生非?是大惊小怪?事关教育,当然是大事”(书中192页)。

将来,我想做个好老师,有思想的老师:我必须要不断读书和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