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杜甫的作文7篇

时间:2024-06-12 17:15:23 分类:心得体会

作文应该与读者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关注,通过定期写作文,我们可以不断改善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讲杜甫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讲杜甫的作文7篇

讲杜甫的作文篇1

成都杜甫草堂,举世闻名。我早已听说了这个古迹。所以趁这次考察的机会去看看。杜甫草堂真的是名不虚传啊!每一个地方总是那么吸引人。在草堂的南门两排娇艳的兰花排在了门的两旁。在大门的斜前方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马车,红彤彤的像花轿一样,这个马车在吸引人也没有草堂中历史悠久的古迹有吸引力。沿着东边的小道走去,映入眼帘的便是以座雄雄屹立的塔,走上塔,玻璃下游很多井,大的小的都有,塔内立了几个石碑,石碑上刻着许多不是很明显的字,瞧了瞧!不会认几个繁体字的我,还真的是不知道这些内容是什么!来到“唐代遗址”的发源地,我走进去,大大小小的蝶子碗呈现了出来,最显眼的便是中间大大的坑,里面有很多灌子,各有各的奇特之处。伴着鸟的鸣叫声我们一家来到了杜甫的住处,因为杜甫所居住的房被后人修建过,所以外表还是很完善。

走进了里面,有些挤,我大概的看了一下,和我们现在住的房一样,有厨房、卧室、房屋等。不过没有我们现在的放那么精致。走出了杜甫的住处,妈妈告诉我:“杜甫最早到这时,曾经得到过邻居的帮助,农人无性的质朴和善良,对于饱经忧患的漂泊者而言是一剂最受用良药,因此,在与这些身处不层的普通百姓的交往中,杜甫找到了自己的创作诗歌的灵感,然后在此创了很多诗歌。”“哦!原来杜甫创作灵感还是老百姓给来的呀!”我说到。在妈妈的催促下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里。来了一趟杜甫草堂收获很大,虽然是匆匆的离开了,但是我还是永远也忘不了它的样子。也永远忘不了这位伟大的“诗圣”杜甫。

讲杜甫的作文篇2

我睁开眼睛,望着那下面的城池,人民安居乐业,不久有名的诗人在美景下作诗,笑声回荡在长安城上。

我诧异想:我穿越了,可是真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下一刻,景色一转,长安沦陷,国家破碎,战火焚身。春天来了却人烟稀少,草木茂密;人们各奔东西,悲苦声在长安城,久久不散。长安城内一片死寂沉闷,悲愁凄凉的气氛在空中蔓延,包裹住了整个城池。一个身着灰衣的身影,站在沦陷区的一处高地上,他目睹了这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深情的沉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一惊,那不是诗圣,杜甫的《春望》吗?我绕到那道身影面前,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真的就是杜甫啊,我顿时震惊不已。一看到他,我顿时为他感到惋惜,多年前还是一个青年的他,充满着浪漫与激情和对未知的期待,不禁想起了他青年时所创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而多少年后,却因不务朝政只好酒色的君王而埋没了杜甫的才华。而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因长安城的沦陷,晚年的杜甫隐居在竹林,生活对他来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望,因为他没有机会再去实现他的理想了。深秋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屋顶漏雨,杜甫合上双眼为天下无数百姓祈讨,让他们可以不再因安史之乱造成的伤害而漂泊不定,不再受寒冷的侵扰。他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很不解,为何杜甫可以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拥有悲天悯人品质,虽然需要多大的情怀啊!眼前凄冷的景象一昏,入耳的是一阵清脆的闹铃声,我坐在床上回想着刚刚的梦,想到杜甫那忧国忧民为天下老百姓着想的情怀,虽然我现在做不到,但我们用学习来证明,我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加油,你一定行的!

讲杜甫的作文篇3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它有着“诗圣之地”的美称,在1500年后的今天,这里仍是一片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之地。它是唐代诗圣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修建的一个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圣地数不胜数,杜甫建在成都,这是作为成都人的我十分自豪。所以今天我就来到了这梦寐以求的圣地。来到这里,只见一个硕大而醒目的牌子“杜甫草堂”映入我的眼帘,进入草堂寺的'山门,就像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一般,这里的阳光、绿树、青□任何地方更闪亮。我穿梭在弯弯曲曲的石径小道上,两旁绿树成荫的古树为我护航,感到了它的幽静以及它的神秘。

在园中漫步,处处都是一片翠绿,阳光透过树叶穿到了地面,斑斑点点的撒在地上,心想:杜甫的故居真美啊。看见四周有音响机,放着一些清雅、优美的音乐。进大门往右拐,看见一幅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墙上写着“草堂”抬头一看,一位石像正坐在亭子上,呀,这不杜甫吗?他雕刻的如真人一般,坐在石椅上,两手停留在半空中,正在与对面两位朋友交谈什么。看见杜甫那忧愁的神态和直视的双眼,仿佛在向我倾诉衷肠。游客们逐渐增加,他们有的拿出相机拍照,有的拿出笔纸画画,随后,一群群参观者来到这里,挡住了我的视线,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看见他身后那用到操作的房子,长满青苔的石椅。没想到诗圣杜甫在简陋的地方川创作了一部部诗集让我十分敬佩与崇敬。我走到杜甫身边,看见墙上刻着一行行文字,一位老游客告诉我说:“公元前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这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天地,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但是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爱国的诗人,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是他创作的一部分。当听完故事,我感慨万分,一位隐居的诗人,心中仍不忘祖国、不忘劳苦大众,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反映劳苦大众的心声,用自己的豪言壮语来赞美民族英雄,用冷漠的态度来唾骂叛国贼。走出杜甫草堂,我受益匪浅。风景如画的杜甫草堂啊!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讲杜甫的作文篇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小到大,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伟大而沉稳的,似乎显得遥不可及,直到现在,我对杜甫才有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认识。

杜甫并非与他的称号一般,是人间之圣人,他在伟大背后,也有另一面:他也曾眺望泰山之巅,大笔一挥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词;他也曾为了一官半职,写下献媚之言。杜甫并非十全十美的圣人,他也同样是会有难处的凡人,但他即使在自己窘迫的时候,也会将目光投向其他更加艰辛的人们,他们只是在生存而非生活。他无法帮助他们,于是将对于那些自己逍遥而将百姓困苦置若罔闻的达官贵人们的愤怒倾泻于笔端,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是多少个身陷苦难中的人的心声!

杜甫的伟大贡献不只是作为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言人,为他们发声,同时他也变诗歌/为日常生活内容的容器,而非呆板的文字。也许就是从他开始,诗歌不再被封锁在高高的神坛上,与生活十分遥远,它开始走向生活,走向民众,走向丰富,走向多样。也许正是因为诗歌丰富的内容,它才得以作为中国古代一种主要的文体,流传至今。若无杜甫以及其他在为之努力的诗人,诗歌也许在现在能带给我们的可能只剩下赞叹而无亲切之感了吧!这也是杜甫被誉为诗圣的原因之一。

若说,李白乃是天上之飘逸神龙下凡,苏轼乃是太白金星转世,杜甫也许更像一个凡人。他也曾经轻狂,也曾谄媚,也曾走投无路,也曾仰人鼻息,然而他在生活中慢慢地沉淀了下来。他不曾忘却他的梦,穷尽一生去追逐,却终究平凡地死去。他的人生亦如梦,大起大落,悲欢离合,在转眼间已成历史。他爱着国家,追着官场,爱着百姓,却又恨着那个官场。这种矛盾造就了今天我们熟知的这个杜甫。

这个善良,坚毅,爱国,沉郁的杜甫。

这个伟大的诗圣。

这就是我眼中的杜甫。

讲杜甫的作文篇5

当我走进杜甫草堂,看见那一条条对联,一句句诗句,“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

这时,一个中年人,满脸沧桑,甩着长袖走着,沉重而悲切。“杜甫?这是杜甫?是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诗圣?”我想到这,问到“你是杜甫?”他回答“正是”,现在他正经历安史之乱,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旁草屋中安居,在他的眼神中透出忧国忧民,悲愤,即使有草屋,美景的他,也只有时不时的欣喜。我不懂,从一个安史之乱逃出,游离几年,有居所有美景相伴,为何还忧国忧民?

没有解释,他走进屋内,铺开纸。提起笔,写起诗,时而提笔构思,时而含情挥洒,是我读不懂他的心,他眉宇间的凝重,眼闪过泪花,我思索许久,突然看到一张宣纸满是含情深意的毛笔字,坚定的笔锋,柔和的字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知秋风瑟瑟吹破茅屋,忘记身处寒室,还为天下人所处之势所担忧,秋风残落花瓣,飞扬在空旷溪边,眼前一切忽远忽近,回望他一眼,眼神里还是忧国忧民、坚定。

我在他的雕像前,思绪万千,顿然所悟。年轻时考科举被小人所害,后在因爷爷官位做一个工部,一心图功名的他,就职与官位,才看到官场的黑暗,人民的悲苦,又因安史之乱,官职卑微被逐出,更使他具有远大的抱负,及忧国忧民的忧患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后开始了流离生活,更让他感同身受,他用诗来抒发他的情感。

还是懂他了,他拥有才华情谊错生在乱世,这是杜甫的不幸还是唐朝的悲,历史的车轮碾压下轨迹,他一个才子能够这般为天下人着想,想去改变,谁懂?别是一番滋味!

月如钩,锁清秋,留人醉,几时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我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

讲杜甫的作文篇6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而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包括大廨、诗史堂和工部祠等建筑在内的'一所优美的园林。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受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讲杜甫的作文篇7

泰山脚下豪言发,从此立志报国家。

柔情好雨知时节,大唐锦上又添花。

安史之乱灭梦想,春望一曲断人肠。

老死他乡终不悔,飘飘天地一沙鸥。

——题记

少年时,杜甫站在泰山脚下发出了豪言壮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此开始了文学之路漫漫征程,你自豪与大唐的繁荣昌盛,你陶醉与大唐的锦绣江山,大自然又赋予你柔情的一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你忘情于美好的.江南水乡,你的才华也为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安史之乱,民不聊生,百姓居无定所,同时也打破了你年少的激情与梦想。你不得不把视线从江山转到王朝的兴衰。当你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凉与颓废,发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凄楚的呐喊,你试图用你的绝世才华挽救唐王朝的衰败,于是你振臂一呼,但,应着寥寥。你愤激,写下了《三吏》《三别》,揭开了唐王朝谁败的历史真相!

你认识到你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之时,只能祈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只能借诸葛亮身世自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只能借物自喻“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留下了千古遗恨!

走进杜甫内心深处,我认识到了才华横溢的杜甫;走进杜甫内心深处,我认识到了柔情缠绵的杜甫;走进杜甫内心深处,我认识到了忧国忧民的杜甫!杜甫,中华民族形象的载体!杜甫精神,中华的民族精神!

《讲杜甫的作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