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杜甫的作文推荐5篇

时间:2024-06-12 17:15:12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定期写作文,我们可以不断改善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家都知道,作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讲杜甫的作文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讲杜甫的作文推荐5篇

讲杜甫的作文篇1

杜甫草堂,历史悠久。因唐朝“诗圣”杜甫久居而得名。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着作以社会写实着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进了草堂,当然要去看一览亭了。它其实是一座塔,在塔的`顶端可以一览草堂的所有景色,所以被称为一览亭。

在院子里,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塑像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位老人跪在石头下,手臂出奇的长。他手上有几本书,长长的手指在灯光下闪着诡秘的光。他清瘦的脸上,皱纹很深很深。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光,深不可测。他的嘴紧紧地抿着。他,就是杜甫。

杜甫曾写下过这样一首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我家门前停的船可以到东吴去。可是我现在就站在杜甫家的门前,但我并没有看见什么河呀!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现在已经不见了。

在杜甫的书房内,几本书放在书架上,旁边,有一个书桌,杜甫就是在哪儿写下千古名句的。

草堂啊,草堂,你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无论情况多糟糕,都要有坚强的意志。

讲杜甫的作文篇2

杜甫草堂游记双流县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 贺政凯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成都杜甫博物馆,博物馆座落在成都西门外,在这儿我们有幸一睹“诗圣”——杜甫的雕像。进入杜甫草堂映入眼帘前是两旁的花卉,鲜花的香味荟萃朴鼻。我们走在“花径”上,路两旁的“樟树”和“黑壳楠”它们那玲珑精致的树冠。遒劲而伸展的树冠,高大粗壮的树干具有一种大将风范。就是这种大将风范,忠心耿耿地守护这一方水土,才使得草堂历经上千年还保存得如此完好。我们穿过“花径”来到了著名的“诗史堂”,它的中央立着“大诗圣”杜甫的雕像,他神情庄重双眼炯炯有神,仿佛在担心什么似的。

再看两旁,写着“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题字,看看杜甫雕像,再看着两旁的题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在“安史之乱”时,杜甫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参观完了“诗史堂”我们又来到了杜甫曾经居住过四年的“茅屋故居”。站在茅屋门口,看到是用竹子围成的篱笆。走进院子,院子的右边是一口水井,则左边就是一个石桌子和四个石凳子。我缓缓地踏进了屋子,屋子十分简陋,房屋经过上千年风雨的洗礼,看上去仿佛不是那么坚固了。房屋里的客厅的`家具也十分少,只有一个用竹子编木椅子,客厅的左右两边的墙上挂着山水画,在住左边走则书房了,书房只有书柜和古人写字的书桌就没有其它的东西了,住右走就是厨房了,并且厨房里只有厨柜和灶。走出房屋心里在感受颇深……今天,我终于一览了草堂风光,让看到了“诗圣”——杜甫遗留下的痕迹。

讲杜甫的作文篇3

杜甫是我特别崇拜的诗人,他的诗让人读着都仿佛亲临其境,跟着诗中的一句句时而高兴,时而伤心。去杜甫草堂当然是件使我高兴的事。

走进大门,一片竹林吸引了我,竹子的竹叶长长的,青翠欲滴,竹竿也细而长,让人有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一阵风吹过,竹子轻轻地摇动着,仿佛在向我招手致意。饶出竹林,我又来到了“诗史境”,诗史境中布满了历史文化的足迹,杜甫的一句句诗句到处都是,连空气中也好象也有着一丝文化。

杜甫草堂里的知识让人吸收不过来,景色也让人目不暇接,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少陵故居”这里面是后人根据杜甫诗中描绘家而修建的。走到草屋前,首先印入我眼帘的.是一扇木门,门是由一根根树枝连在一起的,打开门还发出“嘎吱-——”的声音,走进院子一片菜地吸引了我的眼球,看来杜甫原来还是比较爱劳动的嘛!在院子的西边,有一个凉亭,在上面一坐,清凉而舒适。到了草屋里,我突然被客厅吸引住了——炕上放了一张简小的桌子,一个衣架上放了斗笠、蓑衣,以前都是在课文中才听说过的,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杜甫的书房里的书桌上放满了书和纸,看到这一幕,我突然联想到了杜甫熬夜作诗学习,看来不管做什么是都要付出的。

这时,已经不早了,我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杜甫草堂”这儿让我学到了许多,让我难以忘怀。

讲杜甫的作文篇4

早就听说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的草庐在成都,暑假恰好去重庆,顺便就去了成都,在杜甫草堂尽情游览了一番。

踏进大门,满眼都是绿色:翠竹的绿、松柏的绿、花草的绿……各种绿掺杂在一起,使里面有一种幽静舒雅的感觉。是啊,杜甫一生清廉,正如松柏翠竹的品格那样。通向杜甫草堂的小路弯弯曲曲、蜿蜒向内,真可谓曲径通幽。当你正有雅致欣赏美景时,眼前赫然呈现了一座唐式建筑,这就是杜甫草堂。

这是一座非常简陋的茅草屋,走近门口往里看,光线微弱,里面保留着杜甫生前用过的石碾盘、床、桌子等。唉,杜甫虽然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但一生颠簸、潦倒,真是可惜,我不禁想起了他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想到杜甫这样的处境,不禁为他深深叹息一声。

又沿着小径走了一会儿,便到了诗史堂。这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写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诗史堂正中间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室内陈列着许多历代名人所题写的楹联、匾额。这里还供奉着杜甫的画像,并有曾经寓居蜀地的`诗人陆游、黄庭坚等人的塑像。

我看着一个个大诗人的雕塑、画像,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但智慧和心血凝结而成的诗句却万古流芳,犹如草堂里清澈的溪流,汩汩地流淌着,润泽着后人。

之后我们又游览了浣花祠、工部祠等地,怀着对杜甫的深深敬仰之情,我们离开了草堂。幽静的竹林里又吹来清凉的风,我仿佛听见了诗圣的吟哦……

讲杜甫的作文篇5

他是大唐盛世王朝里,举世闻名的才子;他被尊称为“诗圣”,是因为他随意挥墨,也能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把一切尽可能地收录于他的诗卷中。我在漫长的文学长河中,找到他的试卷,翻开鉴赏,描绘我心中的他。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画画。不信?展开他的诗卷,你会看到《望岳》里描写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泰山的壮观景象,也能看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描写春雨的自然景观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他亲自观察,再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景象。不然,又哪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自然、清新,却又不失大气、洒脱?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感伤。怀疑吗?那请你继续打开试卷的下一页,继续沿着他的轨迹步行。不消多时,你就会看见“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也会看见“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一类的感怀之悲呼之欲出。当然,他所感伤的诗句尚有许多,但论鉴赏,只上两句亦极佳矣。

在我看来,他的墨笔会担忧,也会感叹。两者合二为一,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诗境。有问题?那就在诗卷继续找答案。打开后面的部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一并映入眼帘。细品此两句诗,他把担忧蕴含在其中,但又不忘了补上自己的感叹,可见他的复杂心绪。又如“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与“可怜后主还寺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此二句也点出了他的“忧”与“叹”:他“忧”国家灾难,却又“叹”刘禅无能也享受祭祀。这就是他的表达,把情感完美又恰合地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心中的他,一个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文人。我想,正因为他的墨笔够“神”,能传达情感,所以到今天,他仍被人们所称赞、惦记,他的作品也被拜读、喜爱、传颂。

《讲杜甫的作文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