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6-01 10:02:54 分类:心得体会

优质的心得体会是丰富我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选择,对于写心得体会这件事,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吧,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修养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修养心得体会5篇

修养心得体会篇1

通过这次暑假师德师风专项学习,我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师德师风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定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教师应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教师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

二、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我只要按照大纲要求,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三、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那就要处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我们应该自身做一个道德行为的楷模,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学生在学校的与老师交往的时间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时间都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的各种道理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自己做好。例如要求学生不乱丢垃圾,老师做到了,并且见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那么学生也一定会讲究卫生。

四、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修养心得体会篇2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师德培育与生成》一书。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才会热爱学生,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正确竖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真爱去构筑学生的真爱,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

三、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做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修养心得体会篇3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校本培训,学习了王剑主任主讲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让我深感受益匪浅。我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受人尊重。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有着广博的知识。小学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任务。因此应具备多方面的 综合的知识。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很有道理的。教师有了本门学科的更加宽广深厚的知识,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运用自如的把知识提取给学生。现在的小学知识非常灵活,你能保证所有问题你都会回答吗?能给学生讲明白吗?这就激励我们要继续学习,如:职称计算机,继续教育,高学历进修等等,只有不断地进修,才能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儿童的新特点及新思想。

学校对此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暑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邀请领导,专家给我们主讲教师应会的知识,使每位教师得到很好的充电,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当今社会,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学生的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给予十分关注。在农村,教师还担任艺术课,如:美术课,音乐课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艺,体等方面的才能。要更多地关心和了解儿童的课外生活。

因此,小学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兴趣和才能。这样才能 提高教师的威信,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有着良好的精神修养,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敬业的,要做到热情主动、端庄大方、规范得体、宽容公正、沟通合作。教师劳动是高尚的,人们称之为辛勤的园丁。对教育事业有着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要拿出这种精神,一丝不苟地工作,勤勤恳恳,奉献于淤溪小学。

三,要培养师爱。这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这就要求教师平等的心关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师生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冲突,这就是考验,要以高度的觉悟,深挚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来对待。不得打骂,侮辱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

自从我有了小孩,我深有体会,假如,现在我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骂了或打了,我做家长的,心里肯定不舒服。舍不得。所以,当面对学生,同样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关爱他们。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批评。

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前提是和学生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的前提。我们和学生在一起,平时生活中有时是

相互争论、相互游戏、相互开玩笑,而在课堂上的生活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和谐师生关系,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和你协调一致,尊重学生,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我要做到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按20xx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献身教育事业,渴望得到同事、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尊敬信任,为淤溪中心小学教育事业作出更大努力。

修养心得体会篇4

教师是以人育人的事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及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对幼儿教师师德的学习,本人深刻地体会到: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服从领导,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要对幼儿教育尽心尽力。积极进取,努力创新。认真设计每一节课,让孩子在每节课中都能学到知识,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认识自身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的培养。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

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要与幼儿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儿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把爱传递给幼儿,把幼儿看重,幼儿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才会尊重和喜欢老师。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手势都能给幼儿带来安慰和鼓舞。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老师要以宽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孩子,以真诚的爱心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到一视同仁,不带任何偏见。应用欣赏的眼光去善待每位孩子,在他们的心田中播种“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美好快乐的童年。

三、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儿。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幼儿认真。老师要正确的面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自身的素质,这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积极探索,不断开辟新的教法。

四、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好榜样,凡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自身的修养。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让我们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以高尚的师德情操去陶冶孩子的品格,照亮他们的人生道路。

修养心得体会篇5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通过学习我更体会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主要就脾气控制上怎么修养自己,谈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我认为,如果高声训斥,至少有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因此,这时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衡量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自己怒从心头起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修养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