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树叶教学反思参考7篇

时间:2025-09-29 11:15:13 分类:心得体会

想要今后的教学成果有显著地提高,我们就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作为一名老师,小伙伴们需要不断地撰写教学反思,以下是路路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和树叶教学反思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参考7篇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篇1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篇2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篇3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篇4

?一片树叶》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在教学本课时,先设置疑问:这小椿树为什么变成光秃秃的,它那一片片的树叶哪儿去了呢?然后让学生自读,并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是怎样对待小椿树的?这个环节,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很快就找到相关的语言。如小兔子说:“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当然应该爱护。小树太可爱了,把一片嫩叶夹在我的'画册里当作书签,那多美丽啊!”“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叶子”。引导学生抓住“多么漂亮、小心”等关键词语,让学生明白小兔子知道应该爱护小树,但是它认为自己摘一片树叶没有关系,也正因为这样,大家都原谅自己的行为,导致后果糟糕,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学其他自然段。最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此时它会对动物会说什么?动物们又会说什么?

整节课下来,还是发现学生的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窄,在分角色表演课文时, 学生的表演还是没有办法把动物们的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篇5

优点:

1.问题式的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去课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优美的朗读录音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当中,引起学生也学着朗读的兴趣。要想朗读的好就要先扫除生字的障碍,激发学生学好生字。

2.识字环节方法灵活,圈生字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归类学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和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在多音字学习环节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读音。通过读开片、走迷宫、开火车爬高山等游戏环节复现生字,进行巩固练习。生字学习比较扎实。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平均用力突出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较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缺点:

1.识字环节缺少扩词训练。在归类学习后,学生对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扩词训练,然后再以卡片、开火车游戏等呈现词语。

2.在字理识字环节,字的意思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呈现,这样记忆更深刻,让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字去查字典的习惯。

3.第一课时指导朗读目标不明确,设计时考虑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尤其标点符号处的停顿)、读好问句,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读的时候过于拖沓,读的遍数稍多,侧重点有点偏向体会说话人的语气,用时太长。

4.课堂把控能力差:当个别学生小动作较多,屡次提醒没有改善的时候,有点措手不及。试图通过让他回答问题来提醒,但是在回答完问题坐下后还是照样有小动作。还通过站在他旁边以及一些身体接触来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显。在夸奖他旁边学生坐的好的时候,稍微触动到他,但是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影响到了情绪。课堂把控能力不强还表现在张老师提醒我时间快到时,没有想到办法迅速结束授课。其实可以用一分钟时间迅速将最后一段读完,然后将分角色朗读作为课后作业,再用两分钟时间说一说课文中的蓝树叶是什么、谁画的、为什么画蓝色的树叶。

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语文素养为目标。

上课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本课当中涉及的做批注和查字典。低年级教学设计注重多样化、有趣性。朗读指导明确课时目标。在以后的展示活动中,要加强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课堂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内容要让学生当堂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篇6

本节课有三个目标一是能按数字和形状标记拿取相应数量和形状的树叶,二是能仔细地检查自己所拾的树叶是否符合标准,三是能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成果。考虑到现实原因,我就自制了一张树叶识记图。这张识记图上有四种 形状的树叶,每种形状的树叶有一个数字宝宝,按着下面的数字宝宝按着一定的数量做了这四种形状的树叶。

活动一开始,我按着一定的数量在每个小组撒了这四种形状的树叶,并且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树叶识记图。让他们看着上面的数字宝宝去捡一定数量的'一定形状的小树叶。在这个环节都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大部分幼儿能很快地把树叶和自己手中的标记卡对应起来。然而还有四个幼儿对应不起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部分是活动的重点,班里的大部分幼儿都能做到。

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增加了难度,让小朋友明白数字宝宝不仅可以表示这种形状的树叶有几个,还可以用几个小圆点来表示。请小朋友在表格的下面一栏点上几个点。这个环节,我们班的小朋友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做到了。准备把识记图放入益智区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本节活动,我觉得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幼儿能按数字和形状标记拿取相应数量和形状的树叶并且能仔细地检查自己所拾的树叶是否符合标准。在树叶和识记图对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智力。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篇7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音找字”的游戏巩固生字。这游戏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风和树叶教学反思参考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