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作文8篇
选择作文素材时,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中寻找,增强现实感,写作文前,准备好提纲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敦煌游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敦煌游作文篇1
我们或许在课本中读到过有关莫高窟的文章,但想了解真正的莫高窟,还是得亲眼去看一看。
烈日当头,热浪扑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荒山。山并不高,却连绵至天涯,山上有一个个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洞窟。这里,就是莫高窟!
进入莫高窟,我们立刻对眼前壮观的景象惊叹不已:飞天仙女飞绕在佛陀的头顶,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她们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翩翩起舞的彩带,使她们显得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
一尊约15米长的卧佛侧卧在地上,大佛双眼半睁半闭,一副安然入睡的样子,身上的衣服雕刻得十分逼真,随体型而变化。卧佛后站着一群弟子,他们大多数神态肃穆,但有的在低头哭泣,显得痛不欲生。
走进另外一个洞窟,只见里面是一尊尊神态安详的佛像,有的'坐在石凳上,雙手合十;有的表情温和,赤脚站在莲台上,双眼注视前方;还有的盘腿而坐,微微张开宽厚的嘴唇,仿佛在念经……这些佛像色彩绚丽多姿,泛着灼灼光彩。听导游介绍,这些都是工匠们用天然的矿石、珍珠、珊瑚等材料研磨成颜料涂上去的,所以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会褪色。
一天的时间悄然而逝,一座座石窟散发着一股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的肃然气息。再见了,莫高窟,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骞:“感谢你们提供的信息!它们让我领略到今天丝绸之路的繁华和华夏山河的壮丽。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出发啦!”
敦煌游作文篇2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敦煌莫高窟,那么,首先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构造。
莫高窟,它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麓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支脉三危山。它上下分布一到四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设施、土坑、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五彩塑和壁画。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莫高窟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有10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异常壮观。这莫高窟有那么多彩塑和壁画。让我们继续向前游览。
我们现在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壁画,你们看,这些壁画,每一幅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尤其是这些“飞天”的壁画,它们被以前古代唐朝的人们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它们已经成为了敦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象征,大家可以尽情欣赏。
莫高窟,不仅有壁画还有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佛像,也很著名。大家向前看,这有:乐尊和尚、弥勒佛、东方微笑、三世佛、金刚力士等等,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些佛像雕刻的也很精美。
而且,这莫高窟中所珍藏的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敦煌可是古代丝绸之路3上的重镇,我们中国人都把这雄伟、壮丽的莫高窟称为甘肃的一颗亮丽的明珠。
说到这儿,我还想起莫高窟的一个传说,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在公元366年,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想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
今天我们就欣赏倒这里,明天继续莫高窟的游览。
敦煌那悠久的历史,通过这些美丽的画像和这些逼真的雕像,透露出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陶醉在其中!
这就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的一颗亮丽的明珠!
敦煌游作文篇3
莫高窟是敦煌最有名的一个景点,是中国四大石窟之首。
莫高窟分为南区和北区,一共有七百五十多个洞窟,每一个洞窟都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和五彩缤纷的壁画。最早的洞窟开凿于前秦时代,可见莫高窟的历史非常的悠久。
可是这资料都是在文字上了解的,我想知道莫高窟有多么伟大和神奇,恰巧今年夏天我和老爸有去莫高窟的机会,可以一睹莫高窟的风采。
我第一眼看到莫高窟的时候,我无比惊讶。莫高窟里有大大小小的石窟,佛像的样子也是不同的:有的是庄严肃目,有的是微笑、开心的,有的是难过伤心的,还有的是躺着的,仿佛睡着了一样,真是千姿百态。
莫高窟里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我们通过壁画可以看到古代人是怎样生活的。有的人是在交谈的,有的是在打仗的,还有的人是在载歌载舞的。他们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而且他们的服装也是多式多样的,令人眼花缭乱。
这么伟大的`奇迹,除了要感谢莫高窟的建设者,还要感谢默默守护莫高窟的人们,它才能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敦煌是一颗镶嵌在河西走廊的明珠,让我流连忘返,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见识一下莫高窟的伟大。
敦煌游作文篇4
一段老墙,一段残破让人疲惫的老墙;一群石窟,一群人与那不堪入目的灵魂。伴着岁月的烙印,耳边不时传来了熟悉的身影,那身影分明掺杂着一个民族的呐喊。
——题记
??
琴,声悠悠;拨动指尖的音弦,是谁依旧在倾诉那段岁月转动的轨迹所印下的故事?溪水一般从幽远的划痕中顺着青石小道流淌,流淌着……在声声歌韵中呼唤着那份年少的心声。
雁,群阵阵;鸣泣着远去的烟尘,有谁依旧在倾诉那缕时光轮回的希翼所烙下的絮语。笛音一般从宁静的西风中顺着王朝悲歌吟唱,吟唱着……在段段记忆中冲击着那根年少的心弦。
二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从春秋战国起,从东方茫茫渤海湾激起的一方青石,在那个时代的天空下,垒作了一方最初的基石。然后,一块接一块,一排连成一排,连成一片。纵然间在这块苍痍的地上,越过崇山峻岭,穿过莽莽草原,一直向西回旋着、延伸着……
结果,望着漫天的硝烟,死寂的江土,而这段不断延伸的老墙,也许是为了隔离熏天的欲望?也许是为了挑逗与匈奴的战火?也许世间的完美,就是要用血泣来还原这段老墙渴望已久的安宁与富泽?是谁依稀听得见:长城大道上的中原汉子,在纵身长啸、血溅金戈;燕山脚下的契丹战马在勾引过老墙暴怒的烽火;汗水与生命铺就的万里长城深情的骗落了孟姜女两行热泪,上天也为之动容;当大洋彼岸的炮弹炽烧过东三省的一切一切生灵、土地时,远方的老墙恍然渗出了那冰冷的汗。
那时一段形似横断的山貌,山不算高,但层岩裸裂,山壁陡峭。依岩旋攀,山梁平缓,疏草露秃。放眼望去,层峦逶迤,山背上似墨染得色带依然清晰可辨。只见一道残旧的曲线突兀其间,尽管风雨消蚀,岁月摧残,而其莽莽苍苍之势宛如一巨龙横卧其间,隆起的脊骨,不过是烟熏火铸的浩劫之身,却令人在悲壮中倍感苍凉。
在天山山脉的长城沿线凹现着一口口水窖,极浅,极浅,浅的以至容不下一滴滴长城脚下人们的眼泪。狭小的窖口充斥着污水、羊粪、混浊的冰沫,充斥着汗水与唾沫。水窖驱逐着一群又一群孩子抱着铁镐刨下的冰块回村,留下一片斑驳淋漓的`长城的脸在嚎叫。
多少年以前,有一位女人,走进了记忆。蔡琰,身不由己的被虏走,包括他的心。
他在长城的另一端像一只羔羊。在沉默中再奈中他接受了他的爱情,她的婚姻。虽然有一天它穿越了长城,回到了故土。但长城的另一端,依旧有她的家,子女和那份牵挂。
是谁依旧还能听到更多的长城的故事吗?也许把!
也许长城有很好的记忆。他记住了海洋的喧哗:冰山撤退的声音;记住了丛林的露水、花朵、根、叶:记住了马啼牛哞、羊的舌头、虫子的牙齿。在最后的一段时间,也许他记住了丝绸之路的光泽、驼铃声声的悲情、一群又一群人们的脚步、带字的纸片、王朝女子的尸骨……也许他的记忆仍在继续吧!
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那是敦煌千佛洞,是大漠戈壁上一个极平常的早晨。没有犬吠,没有鸡鸣,更没有那缕可怜的炊烟袅袅,打一个哈欠睁开眼,鸣沙山任然是满眼黄沙,宕泉水依旧是寂寂的流淌。一盘盘距崖而凿的佛窟无望的张着大嘴,瞪着大眼,让以前五百多个春夏过去了,辉煌已逝,今夕是何年,并没有人去关心记挂。有一个蜗居于此的穷道士,在用他的虔诚与殷勤的劳作同他的道教毫无干系的佛门,洒扫庭院、轻沙拂尘。而甬道的流沙也一点、一点消失…….
结果,伫立两臂的佛像们似乎奈不住千年寂寞,要从丹青的故事中走出来,那种还尘欲望的匆忙,居然将甬道北壁挤开了一道裂缝,裂缝中那件件美丽而又丑陋的东西引来了斯坦因七天七夜的恣意与狂喜;引来了华尔纳化学胶布的摩擦与壁画的叫悸:引来了鄂登堡黑案中的欣喜与狼嚎……..他们一个个欧美强盗,不远万里,朝敦煌涌来。他们愿意变卖一切财产,充当偷运一二文物的路费。他们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做好尸首异地的准备,涌了过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在茶香缕缕。
敦煌的宝藏平卧在石窟中,悄无声息。沙漠汲存了他的暮鼓晨钟;历史的落实铭刻着它的光荣与耻辱的阅历。关外绵延的祁连山和浩淼无垠的大戈壁,放眼望去:有一道深而且宽的河床,延伸的河床沉载着近千年积淀起的492个石窟,似蜂窝一般,王道士不经意的举动,无端的引来了潮水般的群峰与唾沫!
在敦煌千佛洞,有一种形式蚂蚁的虫,它们在把一只肥胖的虫子拖向洞口,如同脚夫搬运着一具棺材。胖虫子还在扭动,身体的前半部被群虫覆盖,只露出后半截令人不愉快的鬼样的浅绿色和蛆般的螺纹。
对于虫群来说,肉虫体积庞大,但这个巨人的威胁、形同虚设。它笨拙的自卫方式更本无法抵御遍布全身同时进行的咬噬。他可能会被肢解的更碎?
还有扁豆角花,我从前紫色的豆荚花上剥去脆小的花瓣。一直剥到蕊…….里面藏着一种叫怨恨的种子,他长着逼真的虫芽。
古老、躁动、永无尽头的狭小的敦煌戈壁上,鸣叫着红烫的骏马,在幼小的身躯之侧闪过。像焰、像烈风中闪烁的霞光。骏马,闪驰在北方沙地上石窟旁。这是苍桑的低吟;是甘肃、是敦煌、是千佛洞在我年少记忆中昨日留下的印痕,灼热而又清凉,含着青草、火与佛徒最深沉的呐喊。
四
一位老人背材,在一道又一道沙梁上,他来回的脚印,被风抹平。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敦煌的沙漠上,可以看见长城;可以看见一位老人,穿过长城,在沙漠上行走。
这个时候,他的羊群,在河谷里吃草。
有什么东西在沙漠里像音乐一样动听?
有什么东西可以在长城穿行自如?
——是这位老人啊!
五
放眼一瞥,曾经有经戈铁马纵横的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勇猛果敢的英豪也和猥琐的小人化为粪土:曾经气吞万里凌冽边疆的北风,也只能轻声的低诉,听吧!这就是逐渐微弱沧桑岁月的悲啸。
敦煌游作文篇5
这个暑假,我去了青海、敦煌、西安等地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鸣沙山、月牙泉。
我们乘车从酒店出发,才开了不久,一座又一座大山便映入眼帘。那一座座大山连绵蜿蜒,一眼望不到尽头,简直可以和路上开过的祁连山媲美。可在大沙漠里怎么会有山?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座座沙山,司机说,这就是鸣沙山了。
下车后,我们迫不及待地买好门票就进了景区大门,奔往沙地。沙子软软的,好像踩在海绵上,脚一踩下去,就会被旁边的沙埋掉,正当我们走不动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驼铃声。太棒了!可以骑骆驼了。
我挑了一头雪白的骆驼,迫不及待地骑了上去。骑在骆驼上,我眺望远方,沙山连绵起伏,每一座沙山都有三个面,每一面都是三角形的,好似一座座巍然屹立的埃及金字塔。抬头仰望天空碧蓝碧蓝的天空,好像一块蓝宝石,那样透明,那么清澈。天空中点缀着朵朵白云,像绵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像小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骑在骆驼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滑沙的地方。我们踩着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坐在沙撬上往下望去人们都像蚂蚁一样,在我们的脚下。慢慢下滑,微风轻拂着我的脸,太美妙了。
滑完沙,我们又过了一把车瘾——驾驶沙漠车。手握方向盘,我开过了一片片戈壁滩,来到了一处泉眼前。泉眼冒出汩汩水流,流成一个月牙形,泉旁树木茂盛,亭台错落有致,好似古时皇帝的后院。正是夕阳西下,天边出现了彩霞,霞光射在湖中,折射出七彩光芒,泉水也变得绚丽无比。连绵的沙山,碧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再加上七彩的泉水,一匹匹悠闲自在的骆驼……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在夕阳余辉的沐浴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别样的鸣沙山,月牙泉……
敦煌游作文篇6
“十.一”长假期间妈妈带我乘火车去敦煌旅游参观。
敦煌位于我市西面,大沙漠附近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是河西走廊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重镇,走在那条路上,仿佛可以听到那古老悠扬的驼铃声,看到一条条美丽的丝绸在天空飞舞,鲜艳无比。
早上,我们去了莫高窟。看,那辉煌的石窟,很壮观。有大小几百个石窟,石窟里有神态各异的塑像和五颜六色的壁画。其中一间石窟里有一尊大佛,叫坐佛。这坐佛的一个脚上都可以围坐十几个人呢!我奇怪地问;“妈妈,以前没有颜料,那些人是用什么画出这些色彩鲜艳的壁画和大佛呢?”。妈妈说:“以前的'人很聪明,他们拿彩色石头磨成粉,烧成浆,做成颜料,那种颜料色质好,不易掉色!”。噢!我明白了。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又接着看壁画,每一幅壁画都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下午,我和妈妈去了鸣沙山、月牙泉。因为下午天气特别热,我和妈妈流着汗向沙山上爬去,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继续爬,在我和妈妈的努力下,我们都爬上了山顶。从山顶看月牙泉真是神奇而美丽!就像一牙弯弯的月亮。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顺着山脊往前走,走着走着我对妈妈说:“我们滑下去吧!”。我们就一起从高高的沙山上滑了下来。我和妈妈都满载而归!为什么说满载而归呢?因为我们的衣服口袋里,鞋子里全装满了金黄色的沙子。真是开心极了!
我喜欢敦煌,喜欢它的热情好客,喜欢鸣沙山、月牙泉独特而且秀丽的景色,更喜欢莫高窟它的雄伟和神秘!
敦煌游作文篇7
很久以前的秋天我就说过,暑期,是要进军莫高窟的。只是留下了遗憾,一切只不过梦幻罢了。只是依然,还期待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夏日的深夜,白炽灯下,这样的文字,无疑是有侵占力的。中国文化的一种寻根之味,一种遐想。只爱敦煌,只想去看一看,那片孤寂的道士塔。
一个人,只身。
最绚丽最耻辱间的沉重我们无法去承担,那时压抑了几千年的叹息,不懂,才是对的。我并不奢求去深究,或许无法分担它们那种“苦”,又能浮绘出多少幕苍白的隐忍。隐隐的泪。只是我有勇气面对,面对中华灿烂。
秋雨先生文笔堪成为妙,从前只是很自然的以为,又一者故作清高,总以为写得越深越被世人所钦仰。那么试问,如果看不懂的文字,还成文吗?原以为如此苍凉一景会有多枯燥,但秋雨先生却在枯燥中幻化了一种絮云的色彩,感觉文字力透在心。
沙漠中也是有路的,至于自己的新路,再艰巨中欣慰,与软软的细沙,款款地斗争。为自己走出一条新路,永远的顶峰。
我不应该去恨的,这是一款不可思议,如此婉约与纤瘦,或许的确,它应该落脚于各种繁华嘈杂的'树阴下,安安静静地等待着。这样,更有点神秘。这湾泉水是个可人的世界,在一片荒漠中,给浮嚣一片宁静,以粗犷为明丽。
我也想说,这是一面的独到,我想应该是奇迹了。只是简单的回予自然,静听的美,一切静清的美好,人们见惯了的,只单向夸张的各色,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同样会觉得怪异,来得不应该。
最畅直的金色流线的分割,怯怯的开始打量,只是心中自我,懂了一种融为一端的天籁之音。
我想去看一看,一步一步踩实,相信自己会自豪的。我愿意回头对自己的脚印说声感谢,感谢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愿,高蹈中平实。
—山,鸣沙山。
—泉,月牙泉。
我愿加以调配。
敦煌游作文篇8
甲午之秋,七月至末,余游敦煌,平沙莽莽,直入天际,于大漠之中,顿觉世情之浩大,余生之渺小,不由顿生敬畏,信其然也。
驱车北行,至莫高窟,其画有飞天入地,满袖风动,足见盛唐尊隆,威名远弘,近极西域,心甚乐之。但细思之,当年之盛唐,今何在也?昔日之盛名,今日之黄土也,不觉悲从中来,难以自抑。
转瞬又思,人生于世,无物可长存,名随身逝,徒留一碑。功名利禄,过往云烟,纵使鏖战沙场三十载,难免白首华发十余年,万千功名都作土,不由扣问上苍,人生何意?一死生如叶落,一毁誉如云烟;欲齐天地之阔,坐看风起云落;欲效黄鹤之飞,闲上九天摘辰。欲睥王朝之起落,傲凌然而独立;欲绝人心之恶念,尽灵台之涤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既出莫高窟,观四方之杨林,阻断风沙,隔离两地,林外为黄沙莽莽,林内有游人昌昌,一林以分天地,一带以阻风沙,此亦为生平乎?树且如此,人亦难免。且看千年之间,豪杰生而英雄起,谁人得鹿?合纵连横,六国一统;楚河汉界,垓下悲歌;隆中对谈,天下鼎足;闻鸡起舞,击楫中流;贞观开元,盛世经年;靖康之耻,黄龙欲雪;崖山一役,忠义不灭!千载而下,刀光剑影,英雄魂魄,浪淘不尽,或叱咤风云,名垂汗青;或白发渔樵,青山斜阳;是非成败,转头成空。
出得杨林,回首黄沙,顿觉天地辽阔,功名利禄,可付笑谈。且化苏子《定风波》一词:
莫追时长鼎沸声,何妨谈笑且徐行,短衣布鞋易于我。谁怕?轻衣若水淡一生。
烈风吹面人微冷,长啸,沙丘夕阳却相迎,回首向来伤情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