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11-10 10:01:06 分类:心得体会

不拘泥于格式的心得体会更加容易吸引人,但前提是要有真情实感,一篇体会中,不仅要将个人的感受做好深刻记录,也要仔细思考事物中的深层内涵,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丰收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丰收的心得体会7篇

丰收的心得体会篇1

秋天花落秋天黄,秋天落叶秋天忙。

那满山的丰硕,那满山的成熟,那满山的金黄。收获着一年的丰硕,收获着满山的金黄,收获着满山的秋黄。望一眼那满山的牲群,看一眼那满坡的火黄。一样的期待,一样的收获。

望着那成熟的秋景秋色,望着那成熟的俊美,望着那丰收的喜悦。成熟了,秋之季节;成熟了,喜悦的金色;成熟了,满山的的丰硕。

所有的金黄早已摆脱了青色,所有的金黄成就的是一季度收获,所有的秋景染色了秋之成熟,点染了秋之秋韵,哒哒的马蹄声,奏响着秋韵,凯奏着秋律。

秋色、秋实,望着遍野的秋景秋致,内心深处涌现出一阵丰收的喜悦,如同来到一望无际的农田,手中如同抓住了一些沉甸甸的稻谷,收获的喜悦不自禁地涌现在心头,不自禁地写在自己的脸上。

甜甜的,一丝丝。一年到头,长年积月,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有成果。劳动就会有其成就,劳动就会写满光荣,劳动就会写就收成。

好风凭借力,成果靠播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勤一分成就。

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只顾耕耘不闻收成。天地造化,浑然天就。世间万物,功到自然成!有道是: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只要播下春之种子,就会有秋之收获。

春天不播种,夏天不耕耘,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季就不能品尝!拥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就能够收获一秋的喜悦!

丰收的心得体会篇2

炎热的夏天从我们身边悄悄的离去了,秋天来了。它是一个火红成熟,丰收在望的季节,倘若让我设计一个节日,我会设计一个丰收节,这是为什么呢?请听我娓娓道来吧!

秋天稻田已长出来了,像阳光一样金灿灿的,一阵风儿吹过,滚滚稻浪连绵起伏,淡黄,金黄,深黄……远远近近,深深浅浅,蔚为壮观。一位农民伯伯在稻谷中抬起头来,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挂满了汗水。也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果园里,树上硕果累累,风儿一吹,果实摇摇晃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看,那紫色的葡萄一串接一串,挤挤挨挨,晶莹剔透。红彤彤的苹果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羞红了脸。淡黄淡黄的橘子也露出淘气的笑容。黄澄澄的梨子像一个个葫芦娃守护着美丽的果园。一位农民伯伯背着箩筐来了,采着鲜美的果实,箩筐里已是沉甸甸的,还有一位农妇,她是一个劲的采呀采,过了一会儿地上已堆的像一座小山了。她看看地下的果实,再看看五彩斑斓的果园,笑容充满了她的脸。

菜园里,白菜,扁豆,丝瓜……蔬菜在秋风姐姐的催促下也换上了金装。南瓜熟了,就像一面面金鼓,农民伯伯抱着它,就像抱着个大元宝,乐的合不拢嘴。

瞧,农民伯伯有的忙着采摘果实,有的正为装满竹篓的果实,搬运呢,有的正为蔬菜施肥,还有的出神地望着无边无际的稻田似乎在想什么啊,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呀,虽然农民伯伯各干各的,但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难道这不是一个雄伟壮观的丰收节吗?农民伯伯一定很期待这个喜气洋洋的丰收节吧!

丰收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上午,天气特别的晴朗。本来秋天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但是今天的气温有30多度,跟夏天也没什么两样了,晒得我脸都要起皮了。

一路上,一阵暖洋洋的风吹在脸上,更有一种刺痛感。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美好的景色,马路两旁的树木,叶子都发黄了,它们翩翩起舞,不进的飘落下来,有时正巧落在我的车玻璃窗眼前,像是在跟我挥挥招手。快到外婆家了。一路上就看到了许多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远远望去,像是一片沙漠。沉甸甸的稻穗都弯下了腰,像是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你挤我挤的,紧紧地挨着,有的在马路上,已经晒满了已收割的稻谷。随着经济的发达,农民伯伯也享受着收割机的滋味,这样可以减轻农民伯伯的劳动体力。因为听妈妈说过,以前在这样的季节收割的时候,妈妈放学回家,就去帮外公外婆帮忙,要用镰刀一株一株的割下来,晒几天等干了,然后用打割机一把把的挤下来,这样一天下来,会累得要命,脚腿都痛得不能动弹。

以前,是一条条泥泞的马路,现在都是变成了一条条小泥路,他们用收割下来的稻谷,在马路了铺了一张大布,让稻谷在这上面尽情地躺着,让太阳把它们晒干。哇!到了外婆家,原来,外婆家门口也晒满了一片片金色的稻谷,像铺了一层地毯似的,我连忙拿起扫把,在稻谷上面来回扫动,能够加快吸收水分,我还觉得很好玩呢!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做农民伯伯也真不错呀!他们能够种植许多蔬菜和果树,能够新鲜的吃到自已种植的果实和粮食。

丰收的心得体会篇4

今年9月__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当下正值秋收季节,___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大地颂歌·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聚焦三湘四水新农村,谈农事、晒丰收、亮幸福,稻花香里说丰年。近年来,湖南省汉寿县通过农业专家及水产专家规划指导,充分利用易涝低湖田、水塘、湖汊,大力推广莲藕、菱角等高效“节约型”水生作物的种植,到目前,汉寿县已推广莲藕、菱角等“节约型”水生作物6万多亩。每到采莲摘菱的时节,农民们穿行于田田莲叶、参差菱萍之间,享受着丰收的愉悦,那场景真是如诗如画,美澈心脾。

“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多么诗情画意的场景,令人为之神往。这种采莲摘菱的活儿,在城里人看来,简直是太浪漫了,可在农民眼里极为普通,乃是最常见的日常,每到秋季都会下湖采摘,迎来新的丰收季节。在农民迎接丰收季节、收获劳动成果的行为里,实际上充满了对美的向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意义,而这也正是“农民丰收节”文化价值属性。

在我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农耕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饱含真情的色彩,书写了无数田园诗文、描摹了无数田园画,吟哦赞颂田园风景,描绘各地风土人情,其中很多精品流传千古,为世人所倾倒,从而将优美的农耕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精神里,一代代传承下来。我国自古就有庆五谷丰登的习俗,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即便进入到信息时代,还有很多人身在大城市,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心却留恋着故乡农村的点点滴滴,念念不忘故土的风土人情,偶尔发出感叹,希望以后能够回到家乡,房前种花,屋后种菜,春播秋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农家人。这种浓郁的思乡情怀,其实也是对农耕文化的向往,土地孕育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如同血脉一样,不可割舍。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给广大农民群体一个专有的节日,让国人认识到农民在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是藉此传承与弘扬悠久传统文化,让国人体味迎接丰收的喜悦之情,体验各地农民庆丰收的娱乐活动,增进对我国古老农耕文化的认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自然作物生长繁衍的规律,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基。对于广大农民而言,丰收意味着挥洒汗水后的甘甜回报,改善家庭生活品质的动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都寄托于土地的无私奉献。“农民丰收节”赋予人们美好的愿景,让大家对农民、土地有了全新的了解机会,认识到农耕文化的可贵,善待农民和农业,从而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丰收的心得体会篇5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农民们一年的辛苦耕耘,终在金秋时节收获累累硕果。劳动人民最光荣,也最值得人民尊敬,此刻他们不仅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且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辛苦耕耘,付出终有收获。农民最朴实,他们敦厚实在勤劳勇敢,他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苦耕作,将自己的汗水浇灌在自己的那亩土地上,年复一年生长出希望的果实。他们辛苦付出,就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充足的物质资源,用只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这些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浪潮中,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稻田里的守望者”,实现了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努力奋斗,生活更加美好。“丰收”的前提是努力,是奋斗,也是农民的自我成长和价值追求。“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的丰收“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年,一切改革利好指向农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并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丰收的日子也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紧跟时代,地位得到认可。9月22日,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节日的设立,凸显了农业大国的农民情怀,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把农民作为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来看待,结合农村农业发展需要,让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进入到新型农民的队伍中来,倾注更多的智力和科技,让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产业化,壮大农业产业发展,真正让农民的地位得到认可,让丰收的寓意得到提升。

丰收的日子承载着四季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岁月印刻的足迹,写满了宁静温馨的幸福生活。礼赞丰收节,致敬奋斗者,让我们一起迎接“三农”工作中的新挑战,让农民更加受人尊敬,让农业更加有奔头,让农村更加安居乐业。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庆祝丰收共同致敬劳动共同感恩大地 共同分享喜悦。

丰收的心得体会篇6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对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殷切期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 文化的大舞台,以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为契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进军号角已然奏响。

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连日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丰收文化活动,展示各具特色的农业物产,展现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让全社会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快乐。丰富的地貌,多样的气候,成就了中华大地不同风情的土特农产。勤劳的人民,勤奋的文化,也涵养出中华民族质朴浑厚的民族气质。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农民和丰收为要义,既有身份职业特征也有产业地缘,既有现实地理特性也有文化风貌韵味,这一节日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誉和广泛支持并不意外。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 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也是对中国农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从农村发端的改革开放,已走过整整40年。40年来,从安徽小岗大包干点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热火,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增进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释放,推动农业生产 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将极大调动起蕴含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提升亿万农民的自信心荣誉感获得感,为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丰收的心得体会篇7

“瞧瞧,这晚稻,穗大,籽粒饱,看来今年秋粮又要丰收了。”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大户陈世丹忙得很,一边忙着“三秋”生产,一边还忙着把承包果园里的优质黄桃通过电商卖到各地。

中国农民丰收节,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个节日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更多热爱农业、关注农业的人投身农业发展的事业之中,为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今年,从农民丰收节中我们看到的是丰收的喜悦,也感悟到了高质量农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新时代的农业赋予了新的。

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新”力量。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是生活中的大事,而随着物质生活不断的满足,大家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对农业的需求也呼唤“绿色化”,在农业的生产上也需要走绿色发展之路。今年以来,我国实施轮作休耕试点3000万亩,继续调优农业投入品结构,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这样的绿色农业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是新时代农业改革的一个大迈步。

现代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新”渠道。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农业生产已经走上了现代化,不管是播种、施肥还是收割都能够看到机械式的生产,让我们看到“科技+农业”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主流,也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新”渠道,更能够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丰收节是农民晒丰收、庆丰收的节日,让我们看到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更让我们看到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不遗余力,也看到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还有一段路程,需要凝聚更强大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丰收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