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先进事迹8篇
为了让别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们的能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写好相关事迹材料,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的贡献和影响力,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拉齐尼先进事迹8篇,感谢您的参阅。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1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2
近日,听闻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勇行为,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干部员工为之震惊,扼腕叹息、深深缅怀,为他点赞、向他致敬。
“感激您培养出优秀的‘帕米尔雄鹰’,17年如一日巡线保边,为国奉献。今后家里的困难,孩子的教育,我们定将全力相助,华电新疆公司就是您坚强的后盾。”1月16日,华电新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明一行受公司党委委托,前往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家,看望慰问其家属。
高明将10万元慰问金送至家属手中,转达华电党员干部的敬意。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小平,全国劳动模范、喀什热电公司设备维护部主任买买提·托合提一同看望。临别之际,一行三人紧握拉齐尼·巴依卡父亲的双手,并送上代表个人心意的5000元慰问金。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连日来,华电新疆公司党委号召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志存高远、扎根边疆的“雄鹰·胡杨”精神,在系统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作为华电新疆人,要弘扬志存高远、扎根边疆的“雄鹰·胡杨”精神,建功西部、奉献边疆,以实际行动不断开创华电新疆工作新局面,争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3
1月5号,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逝世的消息让人们无比震惊、悲痛不已。
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阵哭喊声。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见一儿童落入冰窟,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他身体的温度,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的力气把孩子托举在水面上。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
拉齐尼·巴依卡的舍友木沙江·努尔敦说:“孩子落水的地方和岸边是十多米,我们想办法爬,爬不上去,一边爬一边冰掉下去了。他第一个下的,水里面呆的时间太长了,太长了以后他是稳不住自己,然后救不了他,他离开了我们。”
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了,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刘局红说:“他也经常说他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所以他想自己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不光是在更好地为巡边、护边作贡献,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得更好。他真得不愧是我们身边的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我真的为失去这样一个好学生,感到非常痛心。”
落水儿童母亲说:“拉齐尼第一个跳进去了,然后就抱着我们家的孩子,然后木沙江用围巾拖着孩子和拉齐尼,但是拖不动,拉齐尼就自己松开了手。然后冰面裂了,我自己掉进去了,后面我就不知道了。等我上来的时候,他们就告诉我还有一个人在里面,我才知道那个是拉齐尼,我的心都凉了。”
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做祖国的边境线……”这是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铿将的铮铮誓言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4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帕米尔高原。
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也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牵挂的地方。
16年来,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行走在冰峰雪岭间,成了一名不穿军装的战士,守卫着这片净土。英雄长眠,正气永存。雪山为证。
“给你们带路是我的职责”
1月8日上午10时,毗邻边境的一道狭窄山谷内,寒风呼啸。
“列好队,出发!”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带领10余名护边员,开始了一天的巡边工作。
“前面有陡坡,大家注意安全。”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提醒大家,对这片区域的地形,他烂熟于心——拉齐尼·巴依卡曾带着他走过无数遍。
“老班长是我们巡逻路上的‘活地图’,有他在,就没有过不去的沟、爬不上的坡。”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2002年,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入伍。当他对拉齐尼·巴依卡叫出第一声“班长”时,并没有想到,两人之间的缘分能从部队延续到雪山深处的一个个山口、峡谷。
还是个“新兵蛋子”的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每次器械训练,体能都跟不上。“心里特难受,体能不行,巡边肯定吃不消。”回忆往昔,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双眼泛红,“可老班长从没责怪过我。一天晚上,他专门把我叫到操场上,单独指导器械练习的技巧和要领。之后天天如此,直到我攻克难关。”
2003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退伍。同月,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接到了首次没有老班长带队的边境巡逻任务。面对座座高山和数不清的沟渠,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心里犯起了嘀咕。忽然,不远处,一个面色紫红的汉子牵着牦牛,笑吟吟地从山下走来。“老班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喜出望外,这下心里有底了!
那时,拉齐尼·巴依卡的家还在山上。但只要官兵巡逻,他一定会走十来公里的山路,提前到山脚迎接。
“后来,我们渐渐熟悉了路线,但老班长很执着,每次还是给我们带路。‘山里不确定因素多,给你们带路是我的职责。’”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至今还记得老班长说的这句话,“今后,我会循着他的足迹,担起他的责任,继续为祖国守好边。”
“以助人为乐为幸福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办公桌依旧一尘不染,那些没看完的书、没记完的笔记,被整齐地摆放在桌面的右上角。“每天我们都会把他的桌子擦一擦,希望哪天他突然推门进来,继续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工作,为村里谋发展。”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党支部副书记扎热非巴依·巴拉提神情黯然地说。
2020年,拉齐尼·巴依卡成了一名村干部,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在他办公桌一旁的书柜中,整齐码放着一沓厚厚的护边员资料。“拉齐尼·巴依卡一上任,就把这份资料整理了出来。”扎热非巴依·巴拉提说,“效果很明显,村里对护边员队伍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每个月,拉齐尼·巴依卡半个月在山上巡逻,半个月在村里办公,很少有休息时间。
“家里的房子,几年了都没装修好。他总说:‘大家的事是大事,咱家的事是小事,把村子里的事忙完再装也不迟。’”拉齐尼·巴依卡的妻子阿米娜·阿力甫夏眼含热泪,“我理解他,这就是拉齐尼·巴依卡。”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拉齐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挨家挨户给村民送物资。一天下来,浑身冻透。
“看见烧水的火炉,他恨不得把手伸进去取暖,可嘴上还笑着说‘没事没事’。”扎热非巴依·巴拉提说,“他是一个以助人为乐为幸福的人。”
那西尔江·塔西坎迪与拉齐尼·巴依卡同村。一天夜里,他的母亲突发急病。“我们一家住在山区的毡房,离村子有近20公里的路。我快急死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拉齐尼打电话。凌晨两点多,也不知他从哪里找到一辆车开到山上,把我母亲及时送进县里的医院。”那西尔江·塔西坎迪说,“对于他,我有一份源自心底的信任。”
“光荣啊,塔吉克的雄鹰”
1月8日清晨,边境巡逻任务开始前1个多小时,高原的天空还挂着满天星斗。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整理好行装,走出家门,很快便消失在黎明前的夜色中。
“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这是给你带的东西。”半个多小时后,麦富吐力·坎加来到一户人家,叩门探问。一位年约70多岁的老妈妈走了出来。“挺好的,挺好的……”老人嘴唇紧抿,欲言又止。准备离开时,麦富吐力·坎加听见了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啜泣声。
“兄弟,我经常去的那户人家,你有空替我去看望一下。这家就一位老妈妈独住,我在喀什大学培训,回不去,你一定照看好她。”1月3日,麦富吐力·坎加接到拉齐尼·巴依卡打来的电话。
“我万万没想到这是我们之间最后一次通话。”麦富吐力·坎加同拉齐尼·巴依卡是发小,又一同当上护边员,感情很深,“这是他最后的心愿,我一定替他照顾好这位老人。”
10时,麦富吐力·坎加准时赶到执勤点,和大家一起执勤。熟悉的拉齐尼·巴依卡不在了,思念之情萦绕在每个人心头。“不如,我们一起为他唱首歌吧。”护边员艾努尔古丽·提路打破了沉默。
“光荣啊,祖国的好儿女/光荣啊,塔吉克的雄鹰……”慢慢地,所有人都跟着哼唱起来,这首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回荡在群山之间。
天空中,倏尔传来一声嘹亮的鹰叫,好似在与人们对唱:英雄的拉齐尼·巴依卡并没有走远,他的精神将化作雄鹰,继续守护一生挚爱的家园。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5
喀什市拟授予拉齐尼·巴依卡等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把感动化为奋进行动”
1月6日,喀什市委政法委对拉齐尼·巴依卡等6人的见义勇为事迹向社会予以公示,拟授予拉齐尼·巴依卡等6人“喀什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拟授予拉齐尼·巴依卡个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1月4日,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该校人工湖冰窟勇救落水儿童,失去宝贵的生命。连日来,他的感人事迹经广泛报道,令无数人为之动容。“我们会永远记住他的崇高精神,把感动化为奋进行动。”喀什市委政法委干部张生泉说。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作为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2004年接过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的“接力棒”,在帕米尔高原守边,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这两天,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都要去陈列着一家三代巡边照片的展览馆,在那里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我的儿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为他骄傲。”看着儿子巡边的照片,老人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善良、单纯、勇敢,他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一个人,家人们会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拉齐尼·巴依卡是我的榜样,他正直真诚的品格和果敢坚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曾经同拉齐尼·巴依卡一起巡逻的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坚定地说,“我们会好好替他守护这片他挚爱且为之奋斗过的土地,把他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实际行动。”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6
拉齐尼·巴依卡,男,中共党员,塔吉克族,1979年出生,生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他2001年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10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传遍新疆内外,感动无数军民,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2024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7
华电新疆公司慰问拉齐尼•巴依卡家属学习践行“雄鹰•胡杨”精神
华电新疆公司代表慰问拉齐尼•巴依卡家属。
“感激您培养出优秀的‘帕米尔雄鹰’,17年如一日巡线保边,为国奉献。我们都是您的孩子。”1月16日,华电新疆公司副总经理高明一行,前往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家慰问其家属。
作为第三代护边员,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逝世,年仅41岁。高明将10万元慰问金送至家属手中,转达华电党员干部的敬意。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总经理___,全国劳动模范、喀什热电公司设备维护部主任买买提•托合提一同看望。
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潜心培养第四代接班人,等到自己守不动时,把接力棒传给儿子,让他继续戍边,保卫国家。
拉齐尼•巴依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扎根边疆“雄鹰•胡杨”精神的代表。
多年来,华电新疆公司积极践行“雄鹰•胡杨”精神,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累计在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投入扶贫资金1.98亿元,用于教育、医疗等项目发展。作为华电在南疆的唯一企业,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干部员工扎根南疆,秉持“奉献光明温暖,造福南疆人民”的企业使命,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买买提•托合提、央企楷模艾尔肯•买买提等先进人物,他们是华电人扎根边疆、坚守“雄鹰•胡杨”精神的优秀代表。
拉齐尼先进事迹篇8
2019年大年三十,面对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漫天风雪,参加完升旗仪式的拉齐尼·巴依卡怀里揣上馕、挎上包,和边防军人一道向大山深处走去。今年春节他又行进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护边路上。
今年40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在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就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
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30多年。
从2005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他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过去近70年里,爷爷、父亲和他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护边员们每次巡逻靠骑牦牛或徒步行进,拉齐尼·巴依卡和其他护边员出门时都穿着厚棉衣。他说,山里面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则最起码半个月以上。
“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巴依卡心里。
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拉齐尼·巴依卡去了很多农牧区走访。他说:“我们那里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每个村都有了幼儿园,孩子们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谈到护边员的生活变化,拉齐尼·巴依卡说,10多年前护边补贴一个月只有150元,现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乡家里面有2个护边员,家里有了这个稳定收入也实现了脱贫。此外,现在县里所有护边员都享受到了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人们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
一年下来,拉齐尼·巴依卡认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这里有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现在根据县委的要求,矿场全都停产了,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举办的观摩活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说,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民俗文化传统,我还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拉齐尼·巴依卡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都充满信心,“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护边工作一天都不能放松,我们每天坚持巡逻,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