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点事迹通用7篇

时间:2024-02-25 18:16:53 分类:事迹材料

大家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描述出事迹的经过,事迹材料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研究、数据和证据来增强成就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核酸检测点事迹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核酸检测点事迹通用7篇

核酸检测点事迹篇1

xx是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名90后男护士,在精神科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已经工作5年了,因为这次疫情,让他更加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岗位有多重要,他有责任守护好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他庆幸自己是一名精神科护士,可以在疫情期间进入防控一线,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当病区工作群里的信息一出,xx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请缨,有幸成为第一批进入全封闭病区的医护人员。做完进病区前的一系列健康查体后,立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病区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有点无从下手,因为在这期间,我们的保洁员和送餐员不能进入病区,他开始转变角色临时充当发饭员和保洁员,在看护病人吃完饭后,开始打扫卫生,清理用餐垃圾及污水,再把垃圾桶推到电梯间。病房里每日消毒,从门把手,走廊扶手,餐桌,地面消毒到厕所里的刷洗工作,事无巨细,全面保障病区安全。封闭期间,保证每个患者的个人卫生、精神面貌,他又临时充当了托尼老师,每周三为患者剪指甲,刮胡子,他脱下护士服换上托尼装,用平时给儿子理发练出的技术,为患者剪出一个“精神小伙”的发型!医院食堂每天给我们提供新鲜的水果和牛奶,医护人员大部分都分给了患者。疫情期间,他们的亲人不能来院探视,心灵上已经备受煎熬,希望这些载满爱意的水果能温暖他们的心。面对病区里一个个恐慌患者,xx每天陪他们一起看新闻了解疫情的进展,告诉他们,医院防控措施到位,待在病区很安全,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维持好病区的良好秩序。随着疫情的控制,家属们也不时地打电话询问患者病情,期待早日探视。个别患者有时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于是xx主动跟他们交流,做好心理辅导,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能满足的合理要求尽量做到,稳定他们的情绪。封闭管理期间每个工作人员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三八班人员更是一天上两个班,但是没有一个人掉链子,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这次疫情让他们凝聚在了一起,同吃同住,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在共事中又增添了一家人亲情的氛围!

第一批的两周抗疫,在忙忙碌碌中很快接近尾声,再报第二批时小孔打电话和家里人商量想继续奋斗在一线,他们都很支持他的工作。于是他向护士长申请继续战斗,继续充当护理员、保洁员、理发师、维修工多个角色,疫情不退他不退!从来没有离开家人这么长时间,他很感谢家人能够支持工作,能够成为儿子的榜样!

35天的封闭隔离工作,和病人一起生活,护理了140余名男性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想象在封闭区管理的难度,通过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病区工作井然有序,患者们也非常配合工作,爱护自己的“家”,保障了他们的安全和治疗,小孔感觉很欣慰,为自己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这场疫情的封闭洗礼,他感觉责任更大了,又成长了许多,作为一名精神科男护士,他为他的职业感到光荣和自豪!更加坚信自己当初做一名男护士的正确选择。他表示,会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很感谢疫情防控期间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爱护,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小孔和他的同事们会继续努力,期待春暖花开!

核酸检测点事迹篇2

谢海军,56岁,1983年参加工作,2005年入党,是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老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他平凡却温暖,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主动站出来,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援禹流调队员中年龄最长的他,像老大哥一样照顾其他队员。接到调查任务后总是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调查的信息需要在电脑上完成流调报告,因为年龄大,电脑操作不是很熟练,每到这时,他总是很内疚的笑着说:“你们辛苦了,我给你们倒点水,我去给你们拿饭......”

流调工作任务繁重,有的调查对象不配合,拒不提供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信息。遇到这种情况,谢海军会慢声细语的`和调查对象讲明调查的目的,取得对方信任,像聊家常一样慢慢询问。有时一个调查对象就通话一个多小时,通知结束,口干舌燥,他总是笑笑说没事。有时队员怕他年龄大,流调任务重,休息得不到保障身体会受不了,想让他休息会儿,他总是笑笑说没事。

还有一次,上一个流调任务结束,在等分配任务的间歇,谢海军坐在位置上睡着了,看着他疲惫的样子,丝丝的白发,队员庞会平流着泪拍了张照片,等他醒了给他看,他还是笑笑说没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核酸检测点事迹篇3

林xx是xx社区的副主任,自20xx年初疫情的爆发以来,就一直负责社区防疫工作。当今年疫情再次来袭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要贡献出全部的力量,让大家早一点脱掉口罩,早一点去做想做的事。”做为点位长,他深知肩上的重任,深夜十一点,依然在核酸检测点位忙碌,搭帐篷、固定帐篷、贴一米线、安放指引牌。凌晨五点半,他准时到达点位,摆放桌椅、放消毒液、兑消毒水、准备医废垃圾袋,把所有的前期工作赶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到来之前准备完毕。

每次核酸检测,他总是第一个到又是最后一个走的,收垃圾、搬运桌椅、整理消杀……不管再累再难,他都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前来支援的xx医生竖起了大拇指:“林主任真是一个凡事都亲力亲为的好主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始终用无私的奉献,践行着青年群体不平凡的初心和使命。

核酸检测点事迹篇4

疫情发生以来,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核酸采样组女同志,面对一次又一次漫延的新冠病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核酸采样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每采一人,均以“七步洗手法”进行消毒,坚决杜绝交叉感染。她们任劳任怨,将工作的苦累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多个小时,不敢喝一口水,害怕因上厕所而耽误采样时间。我院正在进行医院改扩建工程,工地上员工近300人,加上全院职工和支援我院抗疫的医护人员,人数近500人,每天核酸采样工作结束时,衣服像注水了一样潮湿,胳膊如同灌铅一般沉重,身体感到分外的疲惫,但她们心中毫无怨言。

护士熊小莉担任了核酸采样组组长,她身材娇小,平时有低血糖,然而小身板,大能量,当疫情发生时她像勇士般冲锋在前,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对工作的态度。儿子小学三年级,因为小区封闭管理,她对儿子说,我和爸爸都回不了家,你是小小男子汉,现在的任务自己照顾自己,坚持到疫情结束。经过疫情的洗礼,孩子虽然在家中天天自己吃泡面,一周以来瘦了许多,但孩子成长了许多,也知道妈妈工作性质,从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护士小美同志由于长期与家人的两地分居和工作的特殊性,让她不能及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予他们照顾和关心,更不能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只能通过视频看一看正在成长的孩子,聊一聊成长的话题。“把泪水埋在心底,强忍思念,将对家人的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的更好”,这是她心中不变的坚守。

医生汪娟娟同志,孩子在前两天刚满一岁,也会叫妈妈了,她费了很大的心思布置好了过生日的房间,准备热热闹闹的给孩子过个生日。然而疫情当前,接到命令,她心中虽然有遗憾,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奔赴工作岗位。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她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一名母亲,舍小家顾大家,扛责在肩,默默无闻坚守在抗疫一线,为群众筑起了防疫的坚实堡垒!生动诠释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英雄本色。

核酸检测点事迹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在疫情来临时,平利县八仙镇中心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持续作战,以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持续筑牢了新冠疫情防线,保障了人民健康安全。

在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医学检验科承担着全镇中高风险区返乡人员核酸采集工作,是抗击疫情的尖兵和先锋队。此次八仙镇新冠病毒核酸采集队伍共有三名工作人员,都是97后,为了完成核酸采集任务,他们都牺牲了休息和探亲时间,圆满完成了八仙镇核酸采集任务。

xx是今年新分配到八仙镇卫生院检验科的一名97后小姑娘,在疫情紧张的日子里,她经常要穿梭在全镇核酸采集点、全镇集中隔离点和各村居家隔离的农户家中,多的时候一天要跑30多个地点。在炎热的夏季,防护服一穿就是大半天,稚嫩的小脸常常被口罩勒出深痕,双手也被汗水泡的发白,每次脱防护服时,汗水都能哗啦哗啦的流出来。自始至终,她都没有一句怨言,看似柔弱的小女孩,在疫情面前却表现出了坚不可催的意志力。

同她一起战斗的还有薛桥和马宏两名小伙子,他们虽然年轻,但关键时刻没有一人畏惧和退缩,在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核酸采集任务,哪里有防控危险,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40天不下火线,一次次高效的完成了政府交给的核酸采集任务。

这就是平利县八仙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在疫情来临时,他们自觉站在八仙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身体和汗水时刻为八仙人民守住疫情防控生命线。

核酸检测点事迹篇6

秉持使命勇作为,统筹指挥抓落实。尹xx,xx市立医院控股集团第三医院、xx经济鸢都医院副院长。

尹xx,男,43岁,中共党员,xx市立医院控股集团第三医院、xx经济鸢都医院副院长。3月11日凌晨,在收到疫情防控指令后,尹xx背起行囊便立即赶赴医院,迅速进行人员调度、物资调配、核酸采样等工作部署。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以来,他每天晚上都和街道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组织安排医院的核酸采样队伍,共调度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外派支援核酸采样任务及隔离点工作人员安排。尹xx不仅负责医院日常的诊疗业务工作,还对院内外的核酸采样点、预检分诊处以及缓冲病房等工作进行调度安排,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安全推进。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每天晚上忙到深夜,同事们让他早点休息,他一直说:“忙完着、一会儿”。

没有人知道他几点休息的,但第二天工作群里经常看到他凌晨发的通知和信息。该同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抗击疫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核酸检测点事迹篇7

xxxx年冬季的望奎疫情,给原本幸福、详和的安达市,投入了一枚定时炸弹,不快速排查,可能会引爆全城。安达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各行各业,密切配合,闻令而动;抗疫人员火速集结,逆行而上。利达医院在姜义钢院长的`带领下,一批批采样人员;核酸检测人员;流调人员;隔离点医护人员......,披上战袍,披星戴月,奔赴抗疫前线。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当病毒再次来临时,利达医院在姜义钢院长及各位院领导的带领下,迅速集结,决定实行“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听从指挥”的行动方针,姜义钢院长和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的各位院领导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在前线进行疫情防控指挥,所有医护人员在凛冬时节,穿上铠甲,将自己埋在寒风中,只为换来不会迟到的春天。

有一群人,身着白衣,将人民牢牢守护在防线内,自己却只身奔赴抗疫前线,他们是子女,是父母,也是他人的另一半,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无畏前行的勇气逆行至抗疫前线,xxxx年1月12日晚19时,利达医院临时接到卫健局三中采样点的采样任务,当医务科主任何婷打通胃肠镜室护士长孟祥爽的电话后,里面传来的是孩子的哭声,她一边哄孩子,一边说:放心领导,我让婆婆过来看孩子,马上就到......,平和、坚定的几句话,夹杂着孩子的哭声,让电话两端的两位妈妈,已经满眼是泪,撇下一周岁的孩子,奔赴最危险的抗疫一线,内心的煎熬、纠结、痛苦,只有做过妈妈的人,才能真切地体会得到。

一时风雨急,九州共砥砺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曾在“非典”中被保护的孩子们,如今接过战袍,与前辈比肩,同时间赛跑。20多天内,利达40余名采样队员吃住在医院,三中、中本、万宝山、升平、金牛社区、香榭花墅、安虹社区、府城书苑......利达的采样队伍,足迹遍布安达市区和乡镇二十多个地区,其中包括数个中风险地区和望奎返安人员,共完成采样工作达三万余人次。临行前,院领导再三叮嘱,一定要做好防护,要每位队员都平安归来。所有队员在室外零下二十多度的艰苦条件,确保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符合感控要求,认真落实人次洗手,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采样任务。

凛冬已过,皓月长明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黎明有多远?在胜利来临前没有人知情,他们只知“利达在,爱永恒”就是这种信念,使人乘风破浪,大敌当前,踏马出征;将不下令,兵不卸甲的防控执行为牛城迎来了春季的皓月长明。

新冠疫霾下,采样队员常常是早上出发时,家里的单元门还是敞开的,结束工作时,就已经被贴上封条,为了确保全市防控措施精准到位,封了一个队员,第二个队员就立刻上来补位......,不讲条件,不计代价,舍小家顾大家,正是她们前赴后继,奔赴采样一线,才能够使应检尽检工作落实到位,为这场安达市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保卫战送上了捷报和凯旋。

《核酸检测点事迹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