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
教师在准备充分的教案中,可以引入更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写教案时,教师要时刻保持对教学进度的敏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认识黄色和蓝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艺术效果,并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②☆重点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③△难点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美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具
图画纸、绘画工具
学具
图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原色中的红色,这节课我们去了解黄色和蓝色,看看它们与红色到底有哪些区别。
播放动画片《冰河世纪》片段,提出问题:这一段动画片,它的主色调是什么?用蓝色组成的画面优美吗?
(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一起看一看画家为《卖为柴的小女孩》配的插图,你会对黄色和蓝色有更深的了解。
创设情境: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儿赤着脚蜷缩在马路边的墙角,她的衣服非常单薄,寒风吹得她瑟瑟发抖,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想象着对面窗里温暖的火炉,丰盛的晚餐……
2.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画面来表现上面的情节,你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寒冷的冬夜?又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窗里温暖的火炉和丰盛的晚餐呢?(生答)
3.师:看看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的。(画家主要用不同的蓝色表现了夜晚的寒冷,用窗口透过的黄色灯光来表现室内的温暖.)
4.继续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黄色与蓝色的表现。
5.听了这段故事,看完这些图片,黄色与蓝色分别给了你们哪些感受?(黄色:温暖、明亮的感觉。蓝色:清冷的感觉。)
6.继续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黄色与蓝色带来的不同感觉。
7.欣赏黄色的作品。
8.这些画为什么称其为蓝色或黄色的画?
9.在画面中如何处理黄色与蓝色的搭配。(以什么色为主就是什么色的画)
三、出示要求,学生实践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
四、展示交流,多元
1.展示学生作品
2.组织学生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
板书设计
黄色和蓝色的画
蓝色:清冷
黄色:明亮、温暖
课后反思
本课与上节《红色的画》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体验色彩的情绪、提高审美情趣是教学的重点。蓝色赋予我们一种虚幻、圣洁、闲适、一种隐藏于平静之下的激情,灿烂、阳光的黄色又是那么活泼、热情。欣赏大量的图片使学生能理解黄色和蓝色,并知道黄色和蓝色分别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明白,黄色是属于暖色调,而蓝色是属于冷色调。一幅黄色为主的画面是不是所有黄色都一样,一幅蓝色为主的画是不是所有的蓝色都一样呢?从画中让学生明白无论黄色还是蓝色,都随其深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蓝和黄,在作业中让学生能了解到画一幅黄色或蓝色的画,不是从头到尾就一种颜色,而是随着深浅的不一样,有变化。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船的特征,了解船的作用、构造,能自己设计并用废旧材料做一艘小船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懂得废物利用。设计有创意、美观的船模型。
教学用具:
电脑、一艘自制船模型、剪刀、小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出小船,先让学生自己介绍平时看见的船,和坐船时都有哪些印象。
教师:总结刚才学生所讲,播放幻灯片边看边介绍(传统的木船、帆船、游艇、油轮、独木舟、龙舟。)
二、揭示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手工制作课。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动手制作一个小船的'模型。刚才我们都看见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片,那就让我们亲手去做一做。
先来欣赏课本中一些小学生制作的模型,观察造型和使用的材料(引导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简单分析制作方法(由学生自己说)。
教师出示一艘自制的船模型,简单介绍它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三、动手制作。
分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方式,同学之间互助一起设计制作属于自己小组的船模型。
制作过程注意事项:(小黑板出示)
1、先构思设计一艘你们要制作的船模型,这艘船需要哪些材料?(学生说)
2、动手做时注意剪刀、小刀等锋利工具的使用,避免误伤他人与自己。
3、合理分工,很重要。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完成制作。
师:各小组巡视,并指导制作。
四、交流展示。
经过15分钟左右的时间,看看哪个小组先做好。做好后,分别让九个小组,小组组长上台介绍:制作过程、材料使用、如何分工。
五、学生自评
评选小组作品活动:最具创意奖、最具美观奖。(奖品:一颗大红星)
六、课后拓展。
看~平时在我们眼中是废品,可今天却在我们的手中有了它的利用价值,制作船的模型。
只要我们懂得合理的利用,同样可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后我们大家要有保护环境意识,懂得再利用。为我们居住的美丽家乡献出一份力量!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唱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
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
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多媒体)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
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
竹龙(山东泰安)
糖龙(四川成都)
走龙(云南大理)
九龙壁(北京)
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
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
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
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
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共10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
7、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
三、小结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4
教学重点: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任何一种作画工具、白纸、课本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
2、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大家还不能太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最熟悉的人。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师节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呢?(1)学生自由回答。(2)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位可爱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份教师节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画的老师画像。
6、今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
7、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索:
1、能不能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最好说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学生自由描述,老师加以引导。
2、现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形象?(1)学生尝试作画。(2)老师选择几幅作品到讲台上进行观察和分析。(3)为什么他们画得不那么好呢?
3、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课件出示:不同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自己学校老师的画像。看看这些同学画的老师画像,你能猜到他们画的都是哪些老师吗?学生自由分析,找到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
4、现在再来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现在你可以找到了吗?5、课件出示: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老师在色彩、服装、背景上稍加指点。
三、学生创作。四、老师巡视指导。五、作业点评,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
2、 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
3、 正确区别老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态。教学重点:表现学生在教师节中向老师献礼的场面和情意。教学难点:把握师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主题明确,画面内容感人。
教学准备:彩笔或水粉水彩画工具、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与画具准备情况。
2、谈话导入九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会是哪个节日呢?(教师节)为什么要有个教师节?
二、说一说
1、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呢?
2、你想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这份感谢之情呢?教师启发学生,亲手做一件小礼物|:设计一个特别的贺卡、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在这节美术课里,我们要用手中的五彩笔来描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三、想一想:怎样画
1、构思。画面内容:人物(学生与老师的区别有哪些?)、场景
2、作品表现形式: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画、国画、钢笔线描等。构图要饱满,有主次之分。思考: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画家的作画风格?
3、 创作
四、欣赏教材图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5
类型:泥塑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石和浅浮雕的相关知识。运用综合压印方法,制作泥板浮雕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陶土特性的了解,在尝试中相互启发交流,发现浮雕的多种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化石照片的欣赏,讨论表现化石的方法,培养对浮雕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兴趣,乐于交流感受陶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泥板上用压印粘合的方法制作“小化石”。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压印材料和图形。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适合压印的材料,并在泥板上运用压印的方法制作低浮雕作品。
拓展层面:综合运用多种压印或捏塑的.方法表现出具有化石感的作品,主题突出,纹理清晰。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陶土、树叶、压印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欣赏图片:欣赏各种各样化石的图片。
2)自学讨论:自学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说说化石有怎样的特点。
3)教师简介
4)揭示课题:化石上的形象
二、欣赏与体验:
1)欣赏浮雕和浅浮雕作品:了解浅浮雕的特点。
2)尝试体验:制作泥板,感觉陶土的特点。
思考用陶土如何制作化石。
3)自学交流:自学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说说找到哪些仿作小化石的方法。
4)师生:把泥板刻出事物外形,粘合主要的组成部分,并用器物刻出花纹。
用事物在泥板上压印出花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
5)尝试表现:选择一种方法尝试表现。展示后简评,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找到哪些工具刻划出多样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师生示范
2)欣赏优秀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3)教师简评: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初次玩陶土的感受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2、教学内容分析
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同 学 们 应 自主、主 动 、合 作 、探 究 、生 动 活 泼 地 学 习,自 觉 地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 本 的 美 术 素 养。能 够 欣 赏 美 术,进 行 一 些 简 单 的 评 述 。但 是 ,这 只 是 初 步 的 ,并 没有 达 到 一 个 高 的 层 次 ,学 生 的 造 型 、表 现 能 力 需 要 更 进 一 步 的 提 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 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第一课我的小天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显性内同与目标应知: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表现个人兴趣爱好。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小天地,突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画面的表现能力、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的照片或图片,采用回忆或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喜爱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设计和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和健康地审美情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取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难点:绘画时房间力家具与家具之间、家具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有关居室环境设计的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
四、讲授新课:
1、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2、导入新课课件:欣赏图片“我的小天地”。
(1)提出问题:(调动全员参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自我表现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互相学习,拓宽思路。) ①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在这个家里有一个属于你自己活动的小天地吗?自己的小天地给你带来哪些快乐?
课件出示课题:《我的小天地》 3、讲新授课:
(1)提出问题: ①看看课件再结合自己的小天地说一说图片上的小天地以什么颜色为主? ②布置了哪些装饰品?装饰品越多越好吗?房间有什么特色吗?
(2)课件演示:(利用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开阔思路。引发学生发散思考,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①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②观看欣赏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房间里的那些设施吸引了你?你觉得这样的好处在哪?
(3)小组讨论
①怎样才能布置出自己喜欢的小天地?从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给出一些家具摆设让小组讨论,自己选择。想一想选出的东西该怎么摆放进自己的小天地?怎样才能美观呢?引导学生,在布置自己的小天地的时候要注意主次、前后、大小等。
②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室内设计及其优秀的学生作业。学生之间谈感受,提出自己大胆的设计思路。
五、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六、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2)鼓励大胆想象的学生。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