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认识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4-06-18 13:15:57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无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施的教案是没有价值的,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除法认识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除法认识教案优秀7篇

除法认识教案篇1

三维

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

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准备 练习题卡。

主要教学流程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除法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式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一做第63页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3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3、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

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除法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除法的初步认识1 教案。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课件:

提出问题:熊妈妈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1 教案》。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小熊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总结

除法认识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认识教案篇5

分法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除法的含义.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

例1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教学

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

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习题精选

1.填空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列出算式:( )÷( )=( )

2.填空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3.填空算式:□÷□=□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4.填空(1)10除以5等于2.□○□=□(2)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

5.应用题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除法认识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课本63页的例3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4商

除数被除数

124和3的积

1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除法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认识除法竖式,掌握除法竖式,掌握除法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以及书写工整、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自学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除法竖式”(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除法竖式,知道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察、汇报

操场中学生在跳绳,4人一组;

操场上学生在打篮球,5人一组;

彩旗每4面一组; 花盆每3盆一组。

师:在观察图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比如按照从上到下得顺序或者是从左到右的顺序去观察。看来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的,你们观察到得这些信息我们以后研究,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三(2)班同学遇到的问题。

2、出示例1。

师:学校体育节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忙着用鲜花布置会场呢!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三(2)班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板书)

师:如何让解决这个问题?同桌互相说算式。 汇报:15÷5=3(盆)。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3组。

生:也就是让我们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师:怎么用竖式计算除法呢?请同学们齐读自学导航。

3、自主学习。

a)出示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课本50页下面的除法竖式。

(1)指出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什么位?为什么?

(3)下面第二个15是几和几的乘积?表示什么意思?

(4)最下面的0表示什么意思?

师:认真的阅读课本,自己可以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桌商量着解决。 时间5分钟,开始。

师:交流完之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汇报:(幻灯片播放,出示除法竖式的写法)

(1)除法竖式中,15是被除数,5是除数,3是商。

师:在除法竖式中,针对这三部分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

a)除号怎么写?

b)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在哪儿? 解决问题,齐读竖式。

师:在竖式中,针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15、5、3分别指的是什么? 生:15指的`是15盆花,5指的是每5盆一组,3指的是分了3组。

师:看来竖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所表示的意思和横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2)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如果写在十位上就表示3个十了,15里面有3个5,不是30个5,所以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3)下面第二个15是5和3的乘积,表示每组摆5盆花,3组就摆了15盆花。(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最下面的0表示原有15盆花,3组摆了15盆花,全部摆完,0表示没有剩余,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0要和个位对齐。

b)如何写除法竖式。

师:认识了除法竖式,你会写除法竖式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

边写边说:15除以5商3,每组5盆,3组摆了15盆,在被除数15下面写15,相同数位对齐,有15盆花,摆了15盆,全部摆完了,没有剩余,在横线下面写0。

师:应用题完成之后要写答案。齐说答案:可以分3组。

4、练一练。

师:你会列除法竖式了吗?考考大家! 板书:24÷4= 18÷2=

学生独立完成,巡视。学生板书,订正。

师:第二个24、18是怎么得来的?用一句话总结。 生:商和除数的乘积。

5、小结。

l列除法竖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在除号的外面,商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写在除号的上面,商和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下面,与被除数相减,结果写在横线下面。

三、课堂检测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6= 35÷5=

2、小红家有72本书,每8本放在一层书柜上,需要几层书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完成两个学习目标了吗?

《除法认识教案优秀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