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小动物教案5篇
在精心编写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规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教案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判断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路路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护小动物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护小动物教案篇1
我国的珍稀动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珍稀动物的名称、典型特征、生活习性,理解珍稀的含义。
2、让幼儿学会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有爱动物的情感和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珍稀的含义,了解常见珍稀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情感,教会幼儿要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
?活动准备】
收集常见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啊?(幼儿较易回答)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珍稀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珍稀动物。
二、师幼互动。
1、理解珍稀的含义:地球上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像我们常见的有狗,猫、兔子等等,但有些动物却非常稀少,我们就称这些动物为珍稀动物。
2、师: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珍稀动物的含义了,那你们知道我国有没有珍稀动物呢?有的话又有哪些呢?
3、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珍稀动物,它是什么样的呢?
4、老师出示常见的几种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图片。
5、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的是哪种珍稀动物啊(大熊猫),它是什么样的呢?(体型肥硕似熊,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的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6、师: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呢?我国经常将大熊猫送给外国友人,你们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大熊猫师我国的国宝,是我国送给外国友人的珍稀动物,是友谊和和平的一种象征。)
7、教师具体介绍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外部特征及其生活习性,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8、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珍稀动物,那小朋友们最喜欢哪种珍稀动物,为什么呢?
9、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珍稀动物变得珍稀吗?
10、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呢?小朋友们又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它们受到伤害呢?
1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录像,让幼儿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努力的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爱护和怜悯之心。
三、教师提问。
1、今天我我们认识了许多珍稀动物,那珍稀是什么意思呢?
2、我国有珍稀动物吗?今天老师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
3、我国的国宝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征吗?
4、金丝猴、丹顶鹤、藏羚羊、东北虎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活动总结。
1、教师小结:这些珍稀动物都受到国家和人民的保护,否则就像恐龙一样早已灭绝,我们就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快乐健康的生活在地球上。
2、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回答,并介绍他们所知道的。
(2)让幼儿画出今天所学的珍稀动物,进一步加深印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收集我国其他珍稀动物的图片,共同布置珍稀动物图片展。
看了幼儿园爱护动物教案的人还看了:
1.中班《我喜欢的动物》教案
2.幼儿园小班《保护环境》教案设计
3.幼儿园《小动物过冬》教案设计
4.幼儿园故事表演教案
5.小班《小狗头》优秀教案设计
6.幼儿园优秀教案
7.幼儿乐高教案(2)
爱护小动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交流讨论,使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知道有些动物只有一种保护色,有些动物有多种保护色。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对人类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产生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
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活动难点:
人类怎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课件ppt(绘本《找到你啦》,动物保护色ppt),捉迷藏游戏图片人手一份
经验准备:
活动前对枯叶蝶,竹叶虫等动物有初步的认识,并发动家长收集有关资料,丰富孩子对保护色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海底小纵队——寻找叶海龙》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海底小纵队吗?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视频结束后提问幼儿:刚才的视频中达西西发现叶海龙了吗?(没有)叶海龙是怎样把自己隐身起来的?(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结合叶海龙的ppt):叶海龙为什么不容易被发现呢?因为叶海龙的身体本身就像一棵海草,颜色也接近海草。在藻类里生活的海洋动物,都有保护性的颜色,使其它动物无法用眼睛察觉它们。这种保护性的颜色就叫保护色。
二、探究环节
1、认识动物的保护色
(1)小朋友们,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身上有保护色?(幼儿自由讲述)
(2)有许多小动物它们身上的颜色也能保护自己,请小朋友选择一个小动物,说一说它身体是什么颜色,它会生活在哪里?出示ppt,动物图片(如青蛙身体是绿色的,它生活在池塘边。北极熊身体是白色的,它生活在雪地里。)
(3)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场景,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小动物可以生活在这里呢?(出示ppt,沙漠、雪地、海洋、森林场景)
2、沙漠动物的“沙漠色彩”
有保护色的动物很多,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是微黄的沙漠色,做为它们的特征。(出示沙漠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沙漠色的用途)
教师小结:沙漠色的用途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是为了攻击敌人时不被发现。对于沙漠动物来说,身体的颜色和沙漠的颜色一样,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3、洁白的雪地动物
出示雪狐、北极熊、雪狼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它们身体的颜色,这种颜色的用途。(这只雪狼的眼光明亮犀利,只是不知道那个黑黑的鼻子会不会暴露自己呢)
教师小结:雪地环境中的大多数动物,北极熊也好,雪狼也好,都披上了一层白色,它们在大雪天出现,简直看不出来。
4、海洋生物的“海洋色彩”
出示水母、软体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颜色,并且思考这种颜色的用途。
教师小结:在藻类里生活的海洋动物,都有保护性的颜色,使眼睛无法察觉它们。
生长在棕红色海藻区域里的动物,主要的保护色是棕红色,至于水母和其他透明动物,它们的保护色是完全无色和透明,使敌人在无色透明的环境里看不清它们。
5、森林里的变色动物
(1)出示白色、红褐色银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银鼠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
教师小结:有一些动物,能够按照周围条件的变动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在雪地背景上不容易被察觉的银鼠,如果不随着雪的融化,而改变毛皮的颜色,就容易面临危险。因此在春天,这种白色小动物会换上一身红褐色的新毛皮,使自己的颜色和环境的颜色比较接近。随着冬季的来临,它们又会慢慢穿上了雪白的冬衣,重新变成白色。
(2)出示枯叶蝶的图片,引导幼儿找一找枯叶蝶在哪里?
教师小结:枯叶蝶酷似枯叶,也常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色彩和形态都接近树叶的颜色。在夏季的绿色环境中,变成绿色的枯叶。
(3)认识变色龙
a、出示变色龙的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呀?你们认识它吗?”
b、继续追问:“为什么叫变色龙呢?它是怎么变颜色的?
教师小结:变色龙能在周围环境对光线的反射中,迅速地改变身体的颜色,变成树干或树叶的颜色来伪装自己,不让敌人轻易发现自己。
变色龙到什么树干上,就变成什么树干的颜色。
三、操作游戏:找到你啦
结合绘本ppt,讲述故事《找到你啦》。在一片广袤的雨林边缘,一群动物在捉迷藏。耳朵上满是心形图案的小象,蒙着眼睛开始从1数到10,而其他动物分头躲藏:一个长颈鹿藏到一棵高高的大树后,大猩猩则站在乌龟五颜六色的背上,假装自己是雕像……最聪明的玩家当然要数变色龙了。小象和其他动物怎么也找不到它,急得大喊:“你在哪儿?快出来吧!”但其实,每个场景里都有它的身影呢。不相信吗?来找找看吧!
小朋友,你们找到变色龙了吗?看看谁的眼睛亮,能把它们找出来。它的颜色为什么跟周围环境这么像,有什么用处吗?
给幼儿发活动材料,彩笔,引导幼儿找一找,圈一圈。
四、拓展环节:保护色与人类
1、动物真的很聪明,会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而且像变色龙的保护色还会变化。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会使用保护色,你知道使怎样利用的吗?(启发幼儿讲述)
2、在森林中打仗的解放军叔叔,他们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很好的隐蔽自己,你们知道解放军叔叔用的什么办法吗?(穿上迷彩服,衣服的颜色和森林的颜色很像,不会被敌人发现)
3、考考你们:有一次,英国人在非洲丛林打仗,英国的骑兵都穿着红色的军装,非洲的军队都穿着绿色的军装,他们究竟谁能取胜,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先进的利用了保护色,如:迷彩服、军事武器、电脑、手机屏幕保护色等。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更多的资料,日常生活中可以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动物有保护色,人们还怎样利用保护色的,老师等着你们有更多的发现开告诉我。
爱护小动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隐藏作用。(重点)
2、 发现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条纹与周围环境的相似,能快速分辨出隐藏的动物,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
3、 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自我保护办法的愿望。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请家长和孩子交流动物自我保护的办法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
2、 物质准备:课件、大背景图、动物操作卡、变色龙视频等。
活动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初步感知保护色的作用
以“动物遇险”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动物会用什么样的办法避开危险。
提问:
都有哪些动物在森林里玩?
老鹰来了他们会怎么办?你能找到他们吗?
小结:动物身上的颜色和周围环境一致,这就是动物保护色,是用来隐蔽、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操作实践、探索发现,感受保护色的特点和神奇
1、 组织“找找看”游戏,为每个幼儿提供动物隐藏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交流自己找到的动物。
2、 出示课件、交流分享,鼓励幼儿说出动物身体的颜色、形状、花纹与环境相似的特点,理解隐藏的含义。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动物身体轮廓与周围环境的相似)
小结: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动物的保护色也是很神奇的,不单单是颜色的相近,他们的花纹、形状也和周围的环境十分的相像,动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非常强。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用保护色的办法保护自己?
3播放变色龙视频,感知变色龙视频,感知变色龙随环境变化改变自身颜色的本领。
创设游戏、提升经验,运用保护色的方法解决问题
1、 创设“捉迷藏”的游戏情景,请幼儿观察自己选择的动物特点,思考把动物隐藏到最安全的地方。
2、 幼儿把动物藏好后,教师开始找;根据情况将没有隐藏好的动物找出来,和幼儿一起分析被发现的原因。
3、 根据幼儿遇到的问题“斑马颜色和周围环境不太一致,怎样保护自己”,引发幼儿讨论:斑马有没有保护色。
放斑马的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群体中的斑马是用身上的黑白花纹混淆视线,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4、 引导幼儿说说动物还可以怎样保护自己,并结合视频验证。
小结:动物们除了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外,还可以用切尾、喷墨等方法保护自己。
延伸活动
我们人类模仿动物朋友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发明创造,你们知道哪些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从书中找一找,然后一起分享吧。
活动评析
动物保护色”是大班“多彩的秋天”主体活动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幼儿关于“动物保护色”的知识比较零散,直接生活经验也不多,但幼儿对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发现动物身上不同的皮肤颜色、花纹,了解他们独特的保护功能。并通过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和多媒体课件,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动物怎样改变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认识到动物与环境之间密切的生存关系。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动物自我保护的办法,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一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保护色的兴趣。在探究动物保护色的过程中,一直以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图片、观看视频为主,让幼儿真切体会什么是动物保护色,感受变色龙颜色变化的神奇。
二是动手操作实践,引导幼儿理解保护色的含义和作用。在“找找看”游戏情景中,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了动物隐藏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找一找小动物是怎样用保护色隐藏、保护自己的。在“捉迷藏”游戏情景中,预设了“斑马”这一具有特殊保护色的动物,引发幼儿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通过视频印证猜想、提升经验。
三是结构层层递进,引导幼儿自主建构保护色得知识。教师从情景游戏入手,从青蛙、蝴蝶、壁虎的颜色与环境相似,到竹节虫、枯叶蝶的形态与环境相似,再到变色龙的神奇变色,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并提炼斑马的斑纹是一种特殊的保护色,拓展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最后讨论“动物自我保护办法多”,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了解动物还有很多独特的自我保护的办法。
爱护小动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清楚、准确、勇敢地说出怎样爱护小动物,以及为什么要爱护小动物。声音洪亮,语言通顺,举止大方。
2、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说话的良好习惯,并学会倾听。
3、懂得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放假的时候,有谁去了动物园吗?(回答)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园的“鸟语林”看看。
教师讲解:动物园里人来人往,人们在鸟语林观赏各种鸟类。开始有人把手里的面包投向小鸟,接着又有人把香肠、薯片??扔给了鸟??鸟儿们怎么样了呢?鸟儿们都无精打采的??管理员叔叔把消食片放到了鸟食盆里,等鸟儿们来吃。
2、听了这些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爱护小动物呢?
二、扮演角色,自主尝试。
1、大家来到了“鸟语林”,仿佛听到了鸟儿们在说些什么。是在欢迎大家呢?还是在自我介绍呢?还是在给大家提出要求呢?请同学们扮演“鸟语林”中的一种鸟说几句话。(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再指名说。)
在学生扮演角色谈话的过程中,引导大家从“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先学生自评,然后是同学互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予以热情的鼓励。
2、谈谈:听了“鸟语林”中鸟儿们的话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谈想法)
小结:同学们谈的都非常好,从你们的谈话中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每人发一张“爱鸟小卫士”的胸卡。体会到动物园里“鸟语林”中的小动物们都是有生命的,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都在为大自然,为人类做着贡献。因此,我们要爱护它们。
三、创设情境,亲身体验。
1、老师带“爱鸟小卫士”到动物园的“鸟语林”里玩。
2、请看这边:一个小男孩在往“鸟语林”里扔锅巴。你该怎么做?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到前面表演,一个当小男孩,一个当小老师批评他,最后大家评价。
3、请看那边:一个阿姨坐在“鸟语林”的草坪上,并将脏东西乱扔。你又该怎么做?(方法同上。)
四、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1、为了更好的保护鸟儿们,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写标语牌。)准备一句话,然后制作标语牌。小组讨论,代表板书,看哪一组的创意好。(形状、内容??)
2、讨论:你们这些“爱鸟小卫士”是不是只爱护动物园“鸟语林”的鸟啊?介绍你所知道的保护动物的措施和方法。
五、总结谈话。
让学生感觉到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不容忽视。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也是义不容辞的。
爱护小动物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热爱和关心小动物,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和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课本、网络图片或图片(课堂所需的动物眼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眼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请问小朋友们动物有没有眼睛呢?
——教师举一两种动物为例,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眼睛长在哪里。
二、开拓视野
1、自主观察。
——请幼儿两两一组阅读课本p14—15页,看一看、说一说动物的眼睛。
2、有意观察。
——教师利用课件,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动物的眼睛。
——鸟类的眼睛比人类的要多一层眼皮,它覆盖在眼睛上,能保持眼睛湿润,阻挡灰尘。
——苍蝇头上有一对大大的复眼,里面还有许多用来接受光线的单眼。
——鱼类的眼睛是合不上的,它们连睡觉都是睁着眼睛的。
——老鹰的眼神很锐利,在同样的距离下,它的视力是人类的8倍。
——猫在夜里视力很好,它的眼睛像镜子一样会反射光线。(像猫这样的动物在晚上视力很好的还有:猫头鹰)
——变色龙的眼睛很善于变化(变方向),左右眼可以不保持一致。
——师:你觉得哪种动物的眼睛最厉害,为什么?
3、比较分析。
——师:动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引导幼儿举例来说明:例如鱼的眼睛睡觉也是睁着的,人睡觉时眼睛是闭着的)
三、画眼睛
——请幼儿根据活动里面所提到的动物的眼睛,画一对眼睛出来,看看谁的眼睛画得最有神。
——分享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动物眼睛,并说说它的眼睛的特点。
活动应变
教师寻找的网络图片或视频要突出眼睛部位,让幼儿能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区角活动
语言区:将幼儿用书里面的动物打印出来放在语言区,请幼儿认一认这些动物,并说说它们眼睛的特点。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养殖区里小动物的眼睛,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贴动物眼睛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
家园同步
家长在带幼儿参观动物园的时候,可以刻意让幼儿观察一下动物的眼睛,说说其特点。
随机教育
和幼儿一起观看《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眼睛的作用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