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敬畏之心作文8篇
认真写一篇作文,能够为学习和工作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路路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常怀敬畏之心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1
心态决定一切。谨慎、敬重之心让人沉稳,踏实,因而洞若观火,宁静致远。因此,这份敬畏,应当在每个人的心中立起旗帜,因为,它将引领你克服艰难险阻,穿过迷雾,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常怀敬畏之心,能够纠正、克服自身的骄傲与躁动。一代帝王唐太宗,傲视天下,豪迈不羁,本是多么的争强好胜。正是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唐太宗怀着这份敬畏之心,去看待谏官魏征,俯身聆听百姓的心声。这份敬畏,让太宗卸下了高高在上的权威,耐心听魏征讲述君舟民水的关系;这份敬畏,成就了这位善纳逆耳之言、爱惜百姓的明君;这份敬畏,让唐皇朝步步为赢,终以“贞观之治”的繁荣展现在世人眼前,成为历史上熠熠的闪光点。
常怀敬畏之心,能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世界,能够向别人看齐,从而充盈内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而,我们须常怀敬畏之心,向我们的榜样看齐。风靡一时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拉拉从一个小小的人力部小职员,迈向人生高峰。当她第一次踏进公司的大门,当她看到严苛的老板与冷淡的员工,她带着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怀一份敬畏之心,向其他人学习,终以充实的状态,崭新的面貌,迎来人生的飞跃。
常怀敬畏之心,需对内心的邪恶保持警惕,步履从容,因而宁静致远。“毒奶粉”事件风波,让我们的奶粉企业形象轰然倒塌,在许多人的心中蒙上了阴影。“三鹿”的前景,令人担忧。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商家们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对膨胀的私欲无法节制,乃至无法回头。三鹿集团想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岂是易事?
常怀敬畏之心,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虚怀若谷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剖析自己,戒骄戒躁,向别人看齐,因而充盈自我,找到心灵之根,在行为上有所节制,才能步履从容,化蛹成蝶,从而宁静致远。
常怀敬畏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艺术,教你如何走向成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素质,从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2
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的一面。
常怀敬畏之心,就要始终地敬畏自然。
在这注重物质与消费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在社会文明不发达的过去,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看待自然。这是一种敬畏的心理,于是我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今,当我们忽视自然规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排放更多时,我们可想过,这种漠视自然的态度会让我们自吃恶果吗?还记得因砍伐红树林而使苏门答腊的海啸酿成逾十万人的死亡的惨痛教训吗?
因此,我们面对自然时要时刻抱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与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始终地尊重生命。
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们的爱就是在于她对生命的尊重,哪怕如此卑微,但值得我们思考。她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老人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尊重人的生命,视他人与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等而鄙视他,漠视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个准则,用“伟大的人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世界的良知。这就是常怀敬畏之心的最高体现了。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平等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常怀敬畏之心,还应该对消费者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如今,食品的质量越来越差,就比如过期的月饼,中秋节到了,有些产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用过期的月饼来骗取消费者。还有那些假药、假酒、毒牛奶等,无不在侵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怀敬畏之心,保证食品的质量,让消费者安心地消费。
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消费者,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已逾越那条道德准线,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则,我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
常怀敬畏之心,使自己的内心与外在和谐,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和谐!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3
子曰:“君子本性,在乎敬畏。”人之所以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全在于君子对规则有着敬畏之心,能照章办事,自律于心,决不心存侥幸。正如“让校规看守哈佛,远比其他东西更为有效”。
一名哈佛学生将擅自带离图书馆的书归还,是出于良心的驱使,但哈佛校方对该生给予开除,才是敬畏规则的君子之行。
规则是一面镜子,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洞悉自我缺陷,养成良好品行。
中国的“菲尔普斯”孙杨,因蝉联金牌而名声大噪,但不免也有反对的声音。那声音正是出自于对规则的尊敬,对敬畏之心的呼吁。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训练缺席、动用权势,孙杨的种种劣行是对规则的藐视,是敬畏之心消失殆尽的“反馈”。正因为缺失了敬畏之心,他无视规则,造成了个人名誉的败坏,遭到了社会舆论的指责。可见,孙杨在规则这面镜子的反射中不仅失去了奥运冠军的光环,更反映出了个人素质与道德底线的缺失。
对规则常怀敬畏之心不仅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行,避免出现类似孙杨有才无德的恶果;更能让我们融入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规则是一轮明月,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欣赏社会美善,形成诚信之风。
中国人经营的首家“诚信餐厅”月亏损25万元。这无疑是对中国国民的一大考验,为何西方国家餐厅的经营体制到了中国便“水土不服”?答案只有一个——不明规则,无所敬畏。“诚信餐厅”本着自愿买单的经营理念,本想以“诚之心”换“诚之行”,但却给了许多人钻空子、吃霸王餐的机会,这无疑成为国民的羞辱。中国人的智慧是无法估量的,但有些人的道德却难以与之相匹。中国要想真正崛起,并不是简单的gdp的攀升,一国的强大力量还在于其强大的国民。可见,敬畏之心之于社会是何等重要,而规则恰好正是这轮明月。
但规则并不等于陈规,敬畏规则无可非议,但死守陈规,又势必会有所损失。文学中的人物虽占尽人间至美,但过于死守陈规,反而误了才子佳人。《西厢记》中的莺莺本有着情爱之意,但却苦于封建礼教的牢笼无法直面追求幸福;《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本是晶莹的可人儿,但却固守于家族礼制,唯有独叹空闺,终酿“金簪雪里埋”的悲剧。可见,面对规则,善于把握,坚守本心,才是敬畏的真实内涵。
常怀敬畏之心,理性坚守规则。哈佛大学本着依章治校的理念,目的在于育人。这所世界名校以行动向世人展现了西方的法治内涵,而对于国力日益强盛的中国,是不是也有些启示呢?
让我们从此刻起,心存敬畏,强大中国之少年,进而强大少年之中国!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4
曾读过林清玄的《清欢》,字里行间皆是在浮华尘世中对于清欢的追求,他像是一个赤子,踽踽独行在追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道路上,从不孤单。
随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已经丧失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丧失内心的宁静、正气、庄严、崇高。近年来,“苏丹红”、“毒奶粉”、“染色馒头”、“人造鸡蛋”等事件频频发生,当梦想被贪欲所埋没,当敬畏之心被金钱所浸泡,人生的内涵便荡然无存,行尸走肉的生活在世界上。那些被利欲遮蔽了双眼的人们,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已经不复存在,他们再追求利欲的道路上奔走,已无行为上的节制,节制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当你拥有敬畏之心,拥有“清欢”,你想要的平安、爱、快乐、智慧、幸福不再需要向别人索取,你会发现发现他就在你的身边。
想必陶渊明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追求自己内心的宁静、崇高,不追逐名利,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被世俗的社会所敬畏,他看淡名利,只求自己内心的宁静,羡慕中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甘心做一位农夫。
国学大师季羡林,他不向往权利、富贵、荣华。一直喜欢学问的他,跟着自己的心走,清欢寡欲,淡泊功名,潜心学术,只求自己内心的宁静,拒绝世间的浮躁,终成一代大师。
社会发展十分快速,人们紧追不舍,不敢懈怠,心中所拥有的那一片净土也不知在哪,整天抱怨着没有快乐、幸福。或许,停下来,不要在为了物质生活而上下争逐,也不要为了权利、名誉而左右奔窜。该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个人的身躯似乎太弱小,难以改变浮躁的世界,但我们可以心存敬畏之心,在照亮他人世界的同时照亮自己。《中华大字典》对敬畏之心解释:敬也,服也。敬,而生虔诚之心;畏,而生戒惕之心。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心存敬畏,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天空。
“好的围棋要慢慢下,好的生活要细细品。”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不要着急走完人生路。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人间有味是清欢。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5
求知得瞳孔放飞彩色得希望,着方黑色得沃土注满流连,赫然印着“怀着敬畏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溪敬畏江河,于是超越大山得阻隔;种子敬畏春风,于是超越泥土得禁锢;蝴蝶敬畏鲜花,于是超越蚕蛹得封闭;思想敬畏自由,于是超越桎梏的束缚……
纵观古今历史,多少英雄豪杰,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在前行之路上奋斗不懈。
司马迁被处宫刑。生,遭受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的宗族,他的挫折足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他坚持下来了,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史铁生失去双腿。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遭到如此打击,活着已没了多大的意义。但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他用坚强的双手推着自己的轮椅走上了一条春暖花开的道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贝多芬双耳失聪。被放逐在无声的世界中的日子,使他绝望,但怀着对音乐的敬畏,他毅然竖起另外两只激情的耳朵,倾听着生命音乐的壮烈与伟然,《命运交响曲》将永远回响在人们的耳际。
在人生的冬季,正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他们用自己孤单的臂膀,抗住了苦难,抗住了寂寞,擎起了希望的燃烧盛火,均得以丹心永驻,青史留名。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为所欲为,那社会将何等不堪,何等混乱。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先哲们的敬畏,对文化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将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拥有一个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
宠辱皆忘,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忘天上云卷云舒,向太阳挥一挥手,拥有一颗敬畏的心,一个敬畏的灵魂,勇敢地飞上高空接受风雨雷电的洗礼,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飞翔。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6
哲学家康德所敬畏的,正是刻在他墓碑上的“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心中的道德律。”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星空探索的热情有增无减,心中的道德律却似乎越来越少,心中残存的那一点敬畏也奄奄一息。是现实中神圣的事物少了,还是我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了?人,不可以不心存敬畏,没有了敬畏,也就没有了底线。近年来,社会上从个人到企业,从官员到政府,各种丑恶腐败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如今的国人,除了对钱眼热、对权畏惧,还把什么放在眼里?
人,要敬畏艺术。日本的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应邀到北京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乐团演奏了中国名曲《二泉映月》。第二天,小泽征尔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该院17岁女生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应跪下来听。”说着说着,他真的跪了下来。就这样,他一直跪到曲终。演奏完后,小泽征尔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女生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再演奏它的。”小泽征尔真诚地下跪,就因为其内心对音乐的共鸣和感动,还有灵魂深处的敬畏。而他对于音乐的敬畏的精神,也正应该是我们所敬畏的。这或许就能体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对艺术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关怀。人,要敬畏文学。如今,人们对于古典文学改编为电视剧有很大争议。读书,在古人那里,曾经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古人每品妙文,甚至沐浴熏香。这些“虔诚”的礼节现在看来是迂腐,今人读书甚是随意。不过,随意归随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却总还得心存敬畏。这份敬畏不是对某个人的,也不是对某本书的。而是对于人类的文明,以及那文明的传承方式和传承载体,却应该有恭敬之心。只有敬畏文学的人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只有敬畏文学的社会,才可能用文学来净化尘垢,赢得安详。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人,要敬畏的有很多,不仅是艺术、文学,更有生命、自然,法律、道德??世间万物,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也是我们必须要敬畏的。常怀敬畏之心,人生才会神圣。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7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美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感恩,我们要行动》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这本由李俊山编著的书收录了几百个感恩的小故事,包括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等多个章节,意在帮助读者从更广的视角,更高的立意去认识感恩,学会感恩。
读了这本书,我真正懂得了感恩。
它教我懂得感恩——感激我的母亲。她给了我宝贵的生命,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教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却从来不图报答。她的皱纹深了,却滋润了我青春的脸庞;她的头发白了,却染黑了我亮丽的秀发。“母亲的爱就像一道布满密码的电文,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破解。”我对书中这句话深以为然,母爱,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我由衷道一声:妈妈,我爱您!
它使我懂得感恩——感激我的父亲。他为我们日夜辛苦奔波,从不抱怨,就像一个超人,用肩膀扛起整个家。他的手粗了,却使我变得更加坚强;他的背弯了,却给了我挺直的脊梁。“父爱这字眼是多么平凡,但这种爱是多么不平凡。”我知道,这份爱,深藏不露,宽广无边,心中只有一句话:爸爸,您辛苦了!
它让我懂得感恩——感激我身边的人,感激我的老师,感激我的同学、朋友,感激伤害我而磨练了我心志的人,感激欺骗我而增进了我见识的人,感激绊倒我而强化了我能力的人,感激生活,感激自然,感激祖国……
我喜欢《感恩,我们要行动》这本书,因为它不仅仅让我有了一颗感恩的心,还让我明白了,感恩需要付诸行动,以实际行动回报所有让我成长的人,回报这个温暖的社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去回报父母和社会吧!不需要太多藻饰,不需要太贵重的礼物,或许就是母亲劳累时捧上的一杯热牛奶,或许就是父亲加班回家后的一杯清茶,或许就是对别人无意的过失或伤害的宽容……
我想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道谢,一个微笑,一点赞许,一丝体谅。
用感恩的心去感恩吧!因为懂得感恩的人,终会幸福。我会一直读着《感恩,我们要行动》这本我最喜欢的书,让自己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篇8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刘兰芳大师的语言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很有感染力,她对忠臣良将的铮铮铁骨、侠肝义胆的赞美,对奸臣小人奴颜卑膝、蛇蝎心肠的痛恨演绎得入木三分,听后极为过瘾。这种快意恩仇,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的主题,时至今日,已然隔了二十几年,却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记得有一个精彩情节叫《寇准夜审潘仁美》,潘仁美被关押之后,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对所做坏事拒不承认。寇准心生一计,让人扮成小鬼,自己扮演阎王爷,半夜提审潘仁美,潘仁美以为自己坏事做尽,去阴间见了阎王爷,吓得将自己所做坏事全招了。小时候听到这一段,心里特佩服寇老西的聪明才智,还感到特别解恨。现在想来,是因为心有所畏,潘仁美这样的坏人在特定的场合也能说实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心有所畏,一定会对我们的行为举止起到规范作用。
我奶奶是一名农村的接生婆——就像当下正热的莫言的小说《蛙》中的姑姑一样——十里八村的妇女生孩子都会请奶奶去。有一年,爷爷因为肺病病危,父亲和叔叔正紧着送爷爷去县医院抢救,而就在这时,邻村的一位妇女临产,也急着请奶奶去接生,我的奶奶二话不说,选择的是毫不犹豫的先去给人接生,忙完之后才赶去医院照顾爷爷。那一次出现了奇迹,病危的爷爷竟被抢救过来,之后又多活了好几年。父亲说,这是奶奶的善心把爷爷从阎王爷手里抢了过来。我并不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常常会为这些惊人的巧合所震撼。我奶奶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民间朴素的信条令我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会令我感到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我可以没有成就,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没有事业心;我必须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常怀敬畏之心,让我不敢放弃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心中常想,如果我的孩子上了中学,像我现在的学生一样顽劣,我会允许他的班主任放弃我的孩子吗?常怀敬畏之心,让我做每件事之前都要认真思考,我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如果别人这样对我,我能接受吗?莫言的小说《蛙》中的姑姑,在中国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时期,违心的引产了20xx多名胎儿。晚年的姑姑心中充满了愧疚与罪恶感,她口述着胎儿父母的摸样,让自己的丈夫郝大手捏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娃娃,姑姑将这20xx多个泥娃娃供在家中,以此来减轻自己年轻时迫不得已犯下的罪过。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做事情没有底线,是因为没有信仰。我常想,对于个人、社会信仰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的,而常怀敬畏之心,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常怀敬畏之心,努力做好我们该做的,彻底抛弃我们不该做的,我们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坦然。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常怀敬畏之心作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